初三语文答题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24分)
1、⑴这段文字里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更正在下面的括号里。(8分)
( )改为( ) ( )改为( )
( )改为( ) ( )改为( )
⑵仿照上文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与之结构相似的句子。(3分)
2、从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3、古诗文填空。(任选5题作答)(10分)
⑴三顾频烦天下计, (杜甫《蜀相》)
⑵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⑶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⑷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⑸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⑹李白的《行路难》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世路艰难的名句是
⑺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含蓄地否定世俗社会和官场生活,表达自己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
二、阅读 (36分)
4、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作的诗。人们认为诗中虽然流露出了漂泊思归之苦,但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4分)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生岁直子 ( ) 室无完器 ( )
假五六猫 ( ) 购僮罗捕之 ( )
6、用“/ ”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2分)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
(2)
8、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3分)
9、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0、人类的归本溯源与鲑鱼的“回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分)
1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3分)
12、阅读第四段画线的句子,思考:“杜甫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3、文中第四段最后一个句子“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该如何理解?除了杜甫,你还能再举出一个中国历史上文人的成就与命运上具有悖反的例子吗?(4分)
三、写作(40分)
据报道,前一段时间,“超级女声”年度总冠军李宇春走进北大校园,仅唱了一首歌,便引起北大学子一片狂热的尖叫,场面混乱,以至原先计划好的一些节目不得不临时取消。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也引发了人们对文化问题的深刻思考。有人认为,北大校园是中华民族的一块文化圣地,“超级女声”走进北大,体现的是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化的巨大冲击,甚至是对经典文化的亵渎。
请以“文化”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限体裁,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24分)
1、 ⑴(8分,每空1分)
( 渡)改为( 镀 ) ( 声 )改为( 生 ) ( 刿 )改为( 秽 ) ( 撼 )改为( 憾 )
⑵例:人们感动于可歌可泣的人间至情,却表现得不动声色,被赞为镇定沉稳。(3分)
2、D(3分)
3、(任选5题,每题2分)
⑴两朝开济老臣心 ⑵俱怀逸兴壮思飞
⑶谁家新燕啄春泥 ⑷无限河山泪
⑸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阅读 (36分)
4、① 同意。从“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积极用世的精神。上文已写到了月景,可见落日乃是诗人自比,表现了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尾联也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虽已年老,并非毫无用处,再次表现出老当益壮渴望报国的热情。(能找出一处理由即可)②不同意。诗歌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老马等意象传达出的是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诗的结尾两句更流露出一种报国无门的怨愤。(老马尚能识途,我竟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 (4分)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各1分)
生岁直子 ( 通“值”,正当 ) 室无完器 (家具 )
假五六猫 ( 借 ) 购僮罗捕之 ( 悬赏,奖励 )
6、用“/ ”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2分,每处0.5分)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 (1) 粮仓和厨房里,都任凭老鼠肆虐而不去过问。(仓廪,庖厨,恣)
(2) 它们以为那种饱食终日,无灾无难的日子是可以长久的呢!(以,恒)(各2分)
8、 借写永某氏家的鼠仗势欺人,因其所依仗的外力消失,最后落得可悲下场的故事
(1分),讽刺中唐时代的反动官僚擅作威服,虚有其表,结局必将同鼠一样。(2分)。
9、 ①避免直切主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与下文人类的寻根形成比较,引起下文。 (各2分)
10、相同:不管迁徙多远,都要溯源寻根。不同:鲑鱼的回归只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或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人的回归是精神上的回溯,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生活记忆等,在文化上寻根溯源。(各2分)
11、是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各1分)
12、①杜甫用诗歌真实再现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②赋予了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展现了中国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各2分)
13、①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才空有济世之才与用世之志,却仕途坎坷,命运凄凉,无用武之地。②略。(如屈原,满怀对楚国的赤胆忠心,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终抱石沉江。)(各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