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8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调查报告 县基层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0:4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乡县基层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东乡县春台学校    赵怀登    731400
摘要:东乡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山大沟深,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尽管政府大力宣传教育的重要性,重视人才的培养,但与国家的标准来比,显得尤为落后,特别表现在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方面,教育行政部门的权责划分,教育经费的筹备和落实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社会为学生和学校创造好的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我们这次调查,侧重于对东乡县基层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基层教育的质量的高低,主要与教育管理中的具体政府行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权责划分、教育经费的筹备和落实情况明显有关,还与学生的出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社会为学生和学校创造的环境有关。这一结论的得出,对于东乡县提高基层教育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前乡村基层教育。
关键词:政府行为   教育经费   期望    社会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近期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农民群众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注重受教育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能力,提高办学效益”。因此,怎样提高农村基层教育的质量,符合21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当前小学教育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东乡县基层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东乡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比较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尽管政府大力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学生主观上也非常努力,但由于在教育管理中经费的不到位情况,教学设备的落后,教育观念的陈旧,总体来看,基层教育比较落后,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政府的行政行为,社会环境,家长的期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存在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次的调查。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总体是东乡县的学生、老师、教育管理人员,根据地区特征选择4个有典型意义的学校(锁南小学、唐汪三合学校、汪集小学、达板小学)每个学校抽学生100人,老师10人,教育管理人员5人(其中男女人数各占50%)。
2、研究方法:调查法、访问法、分析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政府到底为教育做了什么?汪集乡是传统的农业乡,经济总量小,目前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原经济水平在全县居中上水平,但在近10年里发展较慢,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上进展不大,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均落后于邻近的几个乡,工业总产镇仅占全乡生产总值的20%,财政收入较少。此种境况使得政府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钱上,具体做的就是招商引资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想依靠外界条件作为动力和契机促进发展,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不但引资成功的少,也延误了发展的机会和时间。且不说这种发展思想的取向以及对教育价值的关照值得思考,在对教育实际的投入上就足见政府人员的尴尬。在“普初”前和学校硬件特别是村小建设未达标前,迫于“普初”目标检查的压力,政府依靠集资、教育附加费等方式完成了学校的基本达标建设,但在师资及软件配备上则显得无能为力。1995年到现在的近10年,该乡学校在办学条件上除乡中心小学外几乎没有多大变化,而乡中心小学学校条件的改善,主要依靠自筹经费,近两年,该小学就自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如电脑配置、学校操场建设、图书资料购买等,而中心小学在办学硬件上除了添置微型机外几乎没有变化,反而是原来较为气派的教学楼现在显得有些破败。
由于目前基础教育投入体制的限制,中小学办学经费仅限于人头费和公用经费,而且受所在县和乡镇经济发展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这也是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体制原因。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调动教师积极性,校长要千方百计协调关系和拉资金。
(2)老师到底要靠什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基层学校教学条件差,特别是村小。老师们还是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模型、图表、幻灯片等教具极为缺乏。而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老师们连往日依靠的教参也没有了,怪不得很多老师报怨条件差,不愿意教学,感叹农村学校就是不能和城市学校比!广大的乡村是不是就真的如此贫乏?不容质疑,乡村广泛存在着各种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乡村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典型人物、事件、社会机构、舆论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优势和特色,农民的品质等等,老师们为何视而不见!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农村教育素材不多是影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因,有近一半的教师没有听说过“课程资源”一词,更不用说了解和开发了。而学生的需要如何呢?67.5%的学生选择“喜欢老师不但将书上的内容讲完,还补充书外的内容”;82.8%的学生对老师讲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等将会很感兴趣;而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种植和养殖技术对63.6%的学生来说很重要。或许由于中国人的劣根性,在谈到教学效果和质量低时,没有哪位老师会谈到自己的原因,多是抱怨条件差、学生素质不高、考试制度没改革、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等。
(3)学生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高校扩招导致高校膨胀,以及人才的高消费,加上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作为初中后主要分流渠道的中等学校大量萎缩,形成当前教育结构的畸形。特别是对广大农村学生来说,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别始终使得城市对他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如同原来通过中等学校跳出农门一样,现在进入重点高中就意味着一只脚迈进了大学校门。当前只有大学对农村学生才有吸引力!在“你希望自己读到什么程度为止”这个问题上,70.9%的学生选择了大学,11.3%的学生选择了中专和中师。而事实上情况是怎样的?农村学生要通过中考进入重点高中,其竞争可以说是残酷的,同学们感叹:中专比高考还难!达板镇中学近两年是初中高峰期,每年毕业学生达200—300人,而升入联招高中的不超过10人,一般高中的也不过30—40人,也就是说升入高中的最多不会超过50人,其余学生的去向则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要求。事实上,超过半数的学生从没考虑过自己初中毕业后要干什么?父母也没想过子女以后的出路,绝大部分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家长和社会忧心忡忡!畸形的教育结构仅是乡村教育的表面现象,而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目的、教育结构的畸形。
(4)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有多大?通过对大量家长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当前家长对子女学习的态度呈两极分化,即非常重视和漠不关心,而这一切的衡量标准是子女的学习成绩和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孩子成绩好的,父母一般非常重视,努力为孩子创造升学的条件;而条件不好的,只要孩子成绩好,父母宁愿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出人头地;而对家里穷成绩又不好的学习来说,其父母多持“读书无用论”的看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0:49:57 | 只看该作者
(5)社会为学生和学校创造了怎样的环境?社会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的环境无时不在影响学校和学生。首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少。据了解,三合学校与社会联系很少,除了部分家长较为关心外,其余的联系几乎为零。学校成为社会的一个“孤岛”。其次,社会舆论的潜在影响较大。特别是“读了书同样找不到工作”而导致的“读书无用论”如同传染病一样流行,同时这种从众的舆论有意无意地影响农民的思想和意识,加上在农村读书的比较利益并不显著,人们对教育的投入显得迟疑和顾虑。
四、对策研究
通过对“东乡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社会家长、教师对基层教育的重视程度”的调查,面对东乡县现行乡村基层教育的落后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便提高基层教育的质量,使我国的基层教育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1、协调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基层教育政府应该提出可行的教育目标,应该主动为教育提供各方面有利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分别对校长、老师、学生提出具体而详实的工作要求,努力方向。学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场所,按照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力争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提高教育的整体素质。但在现实活动中,要明确经费总是制约农村中小学发展的关键,深入反思分配教育资源的投入体制。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公共教育,理应由国家和中级政府投入,按时落实教育经费,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2、教师观念的转变迫在眉睫。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性的表现——反思意识如何体现?乡村条件差是客观的,但也不乏贫困县发展成教育先进县的例子,为此,做为老师应该学习先进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力争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3、重视人力资源的利用。我国建国后的“城市倾斜”战略不但转移了大量的农村生产剩余作为城市建设的启动资金,还通过考试制度和户籍制度转移了大量的农村的精英人才,农村教育一直以来充当着为城市培养人才的角色,使得农村在缺乏经济积累的同时,还缺乏作为发展根本条件的人力资源,农村教育也仅仅是改变农村的发展是不能依靠城市的扶持或帮助的,广大农村的发展只有依靠自己,而最为关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人才的重视。
4、了解基层家长的心声。导致“读书无用论”不能说是我们的家长还不成熟,不懂得教育的重要性,而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教育恶性循环的结果。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谁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得到更多的教育?但昂贵的学费又的确让家长无奈。在农村,一个农民不吃不喝不穿,劳动10—15年才能供养一个中专生或大学生,怪不得家长都感叹和无奈。在经济收入与教育投资这一对关系中,我们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实现最大的经济性而不导致恶性循环,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
总之,全社会要关注教育一线,拓展教育研究的问题域,深入到“他们”中去,切切实实了解他们的声音和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的努力,解决乡村教育的根本问题。

参阅文献:
1、贾章成:《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困境与反思》,
《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1期。
2、马云鹏:《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
进步》,《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
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4、谈松平:《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推进素质教育》,
《人民教育》2000年第1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4: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