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是工具学科,基础学科,前沿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要让学生学得好、记得好、用得好,需做到训练有“三基”,共读要“三勤”,交流要“三会”。
一、训练有“三基”
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抓得好,抓得扎实,抓得科学,语文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在这个过程中,立足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效益基数。基础知识主要抓好知识学习,知识积累,在技能方面主要抓好知识对应、组合、迁移。在这方面常需采用定量、定位训练。效益基数体现为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速度。
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各行各业都有一定速效的问题,速效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反映。速效不高,则证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偏薄弱。在这方面,应多采用定时训练,要求学生完成某方面的习作。如请同学们打开字典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用2分钟查阅多音字,看谁查得多;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排比句,看谁列举得多,句式漂亮。
二、共读要“三勤”
共读是指教师与学生都要坚持多读、多学、多见、多闻。老师多读才能积累广泛的知识,并用以指导学生学习,不断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因此,语文学科的教与学,首先需要师生参与到共读当中来。在多读书、读好书的过程中,尤其要做到三勤,即勤读、勤记、勤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勤读的功效。勤记,读的过程要坚持多记、善记读书笔记,并背诵一些重要的、必要的文章。不然,读得再多,记得甚少,用之依然贫乏。一些人之所以出口成章、谈吐自如、信手拈来、独立成文,正是因为他们有勤读的好习惯。勤思,是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类比问题,找出问题的共性与个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果敢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要“三会”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朋友之间都需要交流。交流可以促进互相学习,交流可提升相互的见解。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无时不存在交流。在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方面,要以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三项基本功:会交流、会探讨、会运用。
会交流是要学生在通过教师示范,同学间讨论问题,各抒己见形成共识,在殊途同归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掌握基本的方法。会探讨是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分成几个学习组,把同一问题或不同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老师适时点评,使学生从中悟其道,明其理,懂其法。会运用,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是为会运用奠基的。不过,会用还只是初级层次,要注重强化用的技巧、用的艺术、用的效率,从而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学科的实践能力,举一反三的迁引能力。(作者■侯俊杰单位:四川省达县实验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