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观现代的课堂,不论什么学科,创设恰当的情境都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然而,不同学科创设的教学情境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如果生搬硬套,便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前几天,笔者听了一节《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的课,在听课时和课后的“反刍”中,总感觉这节数学课缺少生气,其根源全在于导入新知时所创设的情境有失“数学味”。
师:同学们,你们把书打开,看看16页上画的是什么呢?
生:上面写的是“北京赢了!”
师:北京做什么事赢了?
生: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在投票中我们得了56票,赢了!
师:多么不容易啊!北京取得了2008年的奥运会的举办权,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富强的象征!同学们,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中国人真了不起!
师:同学们,请带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我们来学习新课:两位数减两位数……(师板书课题)
这种导入,是为激情而激情,而不是将数学知识融入激情之中。情境创设与学习的数学内容脱节,且白白耗费了6分钟左右的宝贵时间。在后面的教学中,上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不退位减法时,多是抓住56、22、18这几个数字,让学生抽象地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再也没有开课时那样活跃了。试想一想,在数学教学中脱离数学课的本位去创设所谓的情境,这样的课怎能不是事倍功半呢?
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应有别于语文或其他学科。如果失去了数学味,就算一时激起了热闹的教学场面,也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很多时候不但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反而会“南辕北辙”。课后交流时,该教师也想到了,该节课的情境创设与实际的教学内容成了“两张皮”,以至于教学效果差,只能算是舍本逐末。就在听这节课的第二天,笔者听了另一位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第一流程都是“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这个有了“数学味”的教学情境,教学效果是另一番景象。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可是你们知道吗,要想举办奥运会可不容易,要先提出申请然后经过很多的考核,最后再投票,谁的票多才行,就像我们选班长。(扩大学生视野,贴近学生生活,课件出示课本第16页“北京赢了”的画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并思考。)画面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汇报。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多伦多比北京少多少张票?
师:应怎样列式呢?
生:56-22=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列算式,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