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资料 一、课前创设情境
欣赏音乐罗大佑的童年
二、上课过程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用左手摩擦右手,然后攥起右手然后放开,看有东西吗?
生:没有。
师:这就对了,这就是游戏,童年的鲁迅也喜欢游戏,今天我们就一块看一下鲁迅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从百草到三味书屋》。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假如童年鲁迅邀请你到他家做客,并和你一同浏览百草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生浏览课文后思考可以和同桌讨论,然后四人一组交流。
班上交流:
生1:我选择冬天去,因为可以玩雪并且能捉麻雀。
师:好,现在我考考你,在百草园里怎么捕麻雀,不准看课本,其他同学听一听,他的方法行不行?
生1:用一截木棍支起一个筛子,在筛子下面撒些谷子,用绳子拴着木棍远远的拉着,看到麻雀走到筛子底下,一拉就能罩住麻雀。
师:你们觉得这种办法行吗?
生2:应等雪下得大一些,麻雀找不到吃的时,扫出一块空地,放谷子太浪费,用秕谷就行。
师:经过这两个学生的合作同学们满意了吗?
生(齐声):满意了。
师:好,下面把刚才同学说的动词划出来,同学们要养成及时划出重点的习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福楼拜曾经说过表达某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最合适。同学们齐读一下这一段,注意划出的动词要重读。
生齐读第7自然段。
师:我建议同意冬天去百草园的同学经常与鲁迅联系,下雪时好去游百草园。
生边笑边点头。
师:同学们继续说出自己的选择。
生:我想春天去,因为春天百草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有很多美景。
师:请你找出描写美景的句子,读一下。
生读第2自然段。
师:春天的有,春末夏初的也有,你春末夏初去最好。
师:其他同学继续说。
生:我想秋天去,因为秋天可以吃桑葚。
师:桑葚是什么时候成熟?
生齐声:春末夏初。
师:对,我建议你们组和刚才一个组都在春末夏初去。
生:我们想秋天去,因为秋天可以捉蟋蟀和蜈蚣。
师:好,看来百草园春夏秋冬景色不同,趣味无穷,随时都可以去。
我给大家读一段,大家感受一下怎么样?(师随便读而且删掉一些形容词)
生评价(此环节较好,让学生给自己知错,自学生以自信,让学生感受到了民主平等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生:你读的不怎么样,没读出感情。
师:应怎样读出感情,你示范一下。
生有感情的读。
师:你读得真好,读出了作者那种轻松愉快的感情,我一定向你学习。
生:你如果声音大一些,感情再丰富一些会更完美。
师:谢谢你给了我鼓励,更完美说明你觉得我读得还可以。
生:“单是……弹琴”应读的快乐些
师:好,你示范一下。
生读。
师:你读得确实很好,重音很突出。
师:你们觉得我有读错的地方吗?
生:有,你落掉了“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等一些词语。
师:可是按我刚才读的也能把想要介绍的都介绍了,为什么还要加上这些词?
生:那样不生动,影响了我们的心情。
师:对不起,我这样读让你感受不到那种轻松快乐的心情,我一定改,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呀”!
师再读(按原文有感情的读)
师:这样可以了吗?
师:我会继续努力的。就让我们带着自豪、快乐、喜悦的心情齐读一下本段。
师:老师提醒大家晚上在百草园需要注意,谁能帮忙提醒一下?
生读美女蛇传说的一段。
师: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去了?
生:没事,那只是个传说。
师:对,因为百草园太吸引人了。我曾经到过百草园,拍了很多照片。
屏显照片,其中覆盆子的图片很突出。
师:读一下描写覆盆子的句子。
生读。
师:其中“攒”字用的非常好,他的弟弟周作人曾经对这个字作了评价
师:随着时间的流逝,鲁迅到了上学的年纪,在告别百草园时有怎样的心情,找有关句子读读。
生读第9自然段过渡段。
生:留恋。
生:疑惑。
师再读句子。
生:害怕。
师:书塾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猜一下。
生:自由快乐。
生:枯燥的。
生:可能不如百草园有趣,但可以学到知识。
生:无聊的,因为“三味”指的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师:哎呀,这位同学知识真丰富!刚才同学们说的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枯燥无味,一种是自由快乐的,到底是怎样呢?请大家自己去看一下。(快速发下课文描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课前发的是课文的前一部分)
(本环节充分显示了老师的智慧,能够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让学生迫不及待的去阅读)
读完后交流.
师:说一下文章写的和你想象的一样吗?你觉得三味书屋怎么样?
生:老师的知识非常渊博.
生:感觉到三味书屋很严厉,有戒尺,并且有时还罚跪.
生: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因为前面有交待,这是全城最严厉的私塾.
师:这里是不是真的经常打手心,隔三岔五的就罚跪?
生:不是,因为文中有交待“有戒尺但不常用”。
师:对,这里既严厉又宽松,先生还是比较温和的,在三味书屋的隔壁还有一个私塾,先生很严厉经常打学生的手心,而寿镜吾老先生既严厉又温和,还是一个比较好的老师。
生:和我想的不一样,这里虽然严厉但是也有自由,鲁迅会苦中作乐,在私塾里还能捉苍蝇喂蚂蚁。
师:对,在这里不可能像百草园一样无拘无束,是从顽童到学童的变化。
生:和我想的差不多,我可以从五言对到七言,学到很多东西。
生:鲁迅家里不富裕,没有纸,在这里可以画画。
师生同笑。
师:鲁迅十三岁之前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的,他在私塾里画画并不是乱画还是有节制的,要不他能学到那么多知识吗。
生:我觉得先生有点怪,问他问题却不会答。
师:问的问题不解答,问的什么问题?
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师:你能解答吗?
生:读注释
师:纠正读音“东方朔shuò”.
师:我觉得你这种说法不科学,如果我正在上课,学生提出无关问题,我也不会答。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三味书屋虽然单调毕竟能学到东西,还可以偷偷出去玩,像有的学生说的可以苦中作乐,而且培养了一个兴趣,什么兴趣?
生:齐读句子
师:介绍鲁迅后期美术,童年的兴趣应该保护好,它就像一粒种子,不经意间就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师:我们可以把卖掉绣像的句子去掉吗?
生:不能,讲出了绣像现在的下落。
师:对,他是表示惋惜,不仅惋惜绣像更是留恋当时的生活。
师:好,我们的游览结束了,我想采访一下同学你有什么收获?
生:鲁迅的童年是美好的。
师屏显在三味书屋拍的照片,讲到了鲁迅的座位有一次调换(从可钻出去的大洞换到了一个角上,为了不受出去玩的同学的干扰)
最后师屏显感受。
下课!
(听本节课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氛围宽松,环节流畅,水到渠成的完成了授课任务,学生真正的走进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走进了童年的鲁迅,这正是我们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