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无痕:语言训练的追求
[打印本页]
作者:
xwnh
时间:
2009-2-24 08:25
标题:
无痕:语言训练的追求
徘徊的是我,犹豫的是我,彷徨的还是我。几乎在每一天,在每一个晚上,我总会登录小语论坛,看一看,瞧一瞧,最后默默地走开,不留一点痕迹,但却带走满心的喜悦。今天晚上,我终于鼓起勇气,一定要在小语论坛上留点什么。于是,贴小文一篇,希冀得到各位同行老师的指点!
无痕:语言训练的追求
我曾听两位老师执教同一篇课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行将结束之际,两位老师都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的语言训练环节:
甲:“同学们,白鲸一边欣赏音乐,一边游出深水区,心里万分感动。它们会对来营救它们的人们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把白鲸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写,教师巡视。)
乙:“同学们,白鲸获救了。它们肯定非常感激来营救它们的人。这些天生的音乐家——白鲸会以什么方式来感谢人们呢?”
生:唱歌。
“是呀,他们肯定会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感谢人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助白鲸来填一填歌词呢?”(背景音乐起,学生纷纷行动。)
对比这两个同是小练笔的教学环节,我发现了有很大的不同:
1.教师的要求提出后,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差异。甲班学生行动缓慢,缺少兴奋感;乙班的学生行动迅速,情绪高涨,比较投入。
2.从随即进行的小练笔反馈也可以看出,两个班的教学效果也大相径庭。甲班学生的语言样板化——假大空。细细听之,竟有很多“感谢”、“非常感谢”、“谢谢你”之类的词语堆砌而成的,语言枯燥乏味,内容显得华而不实。乙班学生言辞恳切,感人良深,情感丰富,用词富于变化。
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教学环节,同样的语言训练,却为何出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甲班的老师要求直接,教师处于强势地位,学生则只能被动地“执行”,效果可想而知。乙班的老师善于“曲线救国”——将语言训练的意图巧妙地藏匿于填歌词之中,形式活泼,学生“心甘情愿”,兴致盎然。不知不觉中,却已将语言训练、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文情怀的熏陶感染,浑然一体,水乳交融。学生就是这样,在浑然不知中,接受着语言的训练,这样的训练深入人心,又不露痕迹。
于是,我就想:就语言训练而言,我们要追求的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是一种将语言、人文情怀糅合在一起的立体式的训练,即无痕训练。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