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3-14 07:58:40
|
只看该作者
三、爱的失衡导致幼儿行为偏差
进入大班后,班上新转来一个小朋友王钰菁,是个和圆圆一样讨人喜欢的小姑娘。没几天,圆圆就和她成了好朋友,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有时还互相到对方家里做客。圆圆爸爸看到王钰菁懂事乖巧,有意无意就拿圆圆跟王钰菁比“你看人家王钰菁多讲礼貌,你看人家王钰菁多讲卫生,你怎么没有人家王钰菁听话……”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让圆圆的心理感到不适。加上老师也很偏爱王钰菁,时不时的表扬王钰菁。这让习惯了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圆圆的自尊受到极大伤害,小小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心理上产生不适,觉得很不舒服。认为老师和爸爸妈妈都没有以前喜欢她了,对王钰菁产生了敌视心理,进而迁怒于其他小朋友,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爱的失衡,加上一直以来所承受的来自于教师和家长的“好孩子”的隐性心理压力,超越其自身能力范围的超负荷学习,在圆圆的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够好的状态下,终于找到这样一个爆发点,并通过一系列反常行为把这种不满发泄出来。
解决策略:
家园合作 共育美好心灵
一、调整教育方式,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卫生专家共同研究认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儿有如下特点: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很明显,案例中的圆圆因为感觉爱的失衡,心理调节能力较差从而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导致出现行为偏差。圆圆爸爸认为爱孩子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享受,衣食无缺:爱孩子就是让她学会许多的知识技能,而不去问问这是不是孩子想学的是不是她的兴趣所在;这是教育观念的偏差。圆圆爸爸喜欢当着孩子的面用很直接的话数落圆圆身上的缺点、喜欢拿圆圆的缺点与王钰菁的优点比,数落圆圆所犯的错误,这是教育方式的严重偏差。不被家长理解的言行,圆圆爸爸言谈中无不透露出对圆圆的不满,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挫伤了圆圆的自尊心。特别是对于从小生活在众人赞许目光中的圆圆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虚荣心受到很大伤害。强烈的反差让圆圆怀疑自己到底是一个受人喜爱的人还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这使她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从而逐渐失去应有的自信心,严重影响她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家长对圆圆过高的期望值压得圆圆喘不过起来,一旦找到突破口,圆圆长久以来的压抑不满就会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家长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对孩子有一个相对适宜的期望值,顺其自然,而不是揠苗助长。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多与孩子沟通,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创设良好心理环境。
二、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培养幼儿健康心理。
家庭教育的内容不断扩展,在每周五天工作制下,还有许多儿童在并不愉快更不幸福地度过他们的“星期六”和“星期日”(对他们来说不存在双休日);对有的儿童来说,各种图书的确会给他带来内心的愉快感受,使他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但也有的儿童在众多的图书面前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图书并没有给他带来积极的感受。同样,有的儿童在钢琴面前积极而兴奋,乐此不疲;但也有的儿童见了钢琴就烦躁不安。在现实生活中,成人经常把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强加给儿童。有的成人以为,自己需要的,儿童也一定需要。案例中的圆圆爸爸就是如此。将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让孩子像一个“知识接收器”似的学这学那,超越了孩子的生理心理能力承受范围。其实,这种在成人的高压下,幼儿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学得的东西是短暂而廉价的,也是转眼即逝的。因为它们并不是发自儿童内心,与幼儿的需要或兴趣并不协调一致。家长应该细心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学会欣赏孩子,让孩子真正主动的去学习接纳新事物,从而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因为只有尊重幼儿的个性,才能尊重幼儿,才会培养出幼儿的健康心理。
三、运用游戏,提升幼儿心理承受能力。
健康心理是一个人良好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幼儿心理承受能力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如在“怎么办”的游戏中,让圆圆在游戏中体验解决“好朋友画画得比我好看怎么办?好朋友折纸比我棒怎么办……”等等,让圆圆通过自己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会分享、谦让;学会了互助、理解、尊重;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从而提升了心理承受能力、抗挫能力。
四、家园合作,共育美好心灵。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就幼儿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社区的积极配合显得更为重要。教师接纳幼儿的个性,了解幼儿,有利于家庭、社区与幼儿园之间建立起联系的纽带,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了解到圆圆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后,我们通过与家长的多次沟通交流探讨,对圆圆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如开设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调整教育方式,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开展亲子活动,周日串门子活动增进亲子感情;尊重孩子个性发展,运用游戏等多种教育手段,提升幼儿心理抗挫能力;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健康心理,共育美好心灵等等。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后,圆圆有了很明显的转变:情绪稳定了,愿意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了,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了,不乱摔东西了,吮手指的小动作也慢慢淡化了……让大家开心的是:那个爱说爱跳、活泼可爱、人见人爱的圆圆又回来了。
教育反思: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未来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身体健全、心理健康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儿童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但从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使我们的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成了我们刻不容缓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土。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和需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有充分表现、表达的机会和空间,让孩子有一个健全健康的心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培育出身心全面发展的孩子来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求,齐心协力为我们的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