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3-3-5 09:03:29
|
只看该作者
青年教师汇报课上,陈老师所上的课例是s版第六册《难忘的八个字》,有三点是值得大家学习:
1、教态亲切、自然。
2、教学思路很清晰:课前质疑,带问题学文——认识文中的“我”和伦纳德老师,初步体会因外貌的丑陋给我带来了心灵的创伤——探究耳语测验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八个字令我终生难忘?——由师生之爱拓展到警民的鱼水情,到跨时空、地域、国界的人间真情。
3、注重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课前对全文的探究;课中对人物形象的探究,对耳语测验的探究,对课后问题的探究等。
但从“以生定教”的角度上评价,我们这节课并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被文中人物互相信任、互相关爱的真情所感动。但课后不难看出,学生对这八个字为什么会令“我”终生难忘,仅仅是停留在文字上的理解,并未真正被伦纳德老师妈妈般温暖、伟大的师爱所感染,心灵未受到真正的触动。原因是什么?我和陈老师课后进行了探讨,主要归纳为以下两点:
1、课前没有吃透教材。特别是在学习“没有人比我更爱伦纳德老师,是因为这里有个不一般的故事”,在学习这件事的处理上,以 “耳语测验的异同” 为问题进行探究,显然是没有捉住课文的重点。我们应该是着重探究表现“我”因为样子的丑陋,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的语句,进一步感受“我”开始因样貌丑陋受人嘲笑,心里觉得难受,到具体的事例去体会,样貌的丑陋不仅让我自卑,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我正常的学习生活,让年幼的我身处孤独、黑暗的世界里。为最后体会伦纳德老师的说的八个字令我终生难忘做好铺垫。
2、突破难点的方法在运用欠妥当。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我”因长相的丑陋,长期处于自卑、孤独、无助的的境地。只有让学生走近我的心灵,学生对这八个字的感悟才能更到位、更深刻。教学中,设计把小女孩的样子画出来,目的是想为情感经验不丰富的三年级学生创设一个亲身体验的情感氛围,期待在全班同学的嘲笑中,学生能进入到“我”的角色中,得到更加真实、直接的感受。但这种方式在课堂里并没有取预设的效果。画由辅助的方式变为了教学重点,老师要学生读两次描写我外貌的句子,是为了画,当画还没有画好,再由老师读,直到把画画好为止。这是不妥的,首先读文与画画的主次关系没有处理好。其次,每次朗读必须要有要求,不能为了读而读。也因为这样的处理,这个环节导致与文本的对话没有落到实处。
除了以上两点要进一步的完善,继续把课备好外,陈老师,包括我和在坐的许多青年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有两点是不能忽视的。
第一、课堂上的探究不能流于形式。记得在课堂上,读课题后,老师问学生想了解文中的什么?学生说,想知道为什么我的模样让人厌恶?为什么要进行耳语测验?…….不论问题重要与否,老师一概不答,最后老师归纳自己预先准备的问题让学生学习课文。这样的探究无疑是没有价值的。再看,整节课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多,学生被动的学习,理解。不符合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第二、课堂上,要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及时、有效地评价。
记得陈老师曾问同学们:当我听到这八个字时,是怎样的心情?学生有的说高兴,有的说激动,有的说兴高采烈,还有的满怀深情地说,我真想叫她一声妈妈。学生回答过后,老师紧接着说,所以这八个字仿佛是…….。
课堂上,老师是否可以这样处理:肯定学生用词丰富,懂得用了不同的词语表达了内心的喜悦之情,更要大力表扬那位想叫伦纳德老师一声妈妈的学生,他用一句深情而又含蓄的话表达了内心无比的激动,不仅把话说具体了,而且特别的感人;此时,老师是否又可以顺势启发学生:为什么会如此高兴、这样激动?为什么忍不住想叫伦纳德老师一声妈妈呢?在激起学生丰富情感的时候去体会那八个字为什么令我终生难忘,会不会更自然,学生更容易感悟呢?
及时有效的评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投入到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中,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其实,教研课就像一面镜子,无论是上课老师、评课老师还是听课老师都可以透过这面镜子,审视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有效,优点,我们继续发扬;不足,我们及时改正。相信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质量就是在我们这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和反思中提高的。(东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