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语文教学回顾及复习对策 [打印本页]

作者: 漫步云涧    时间: 2009-2-16 09:12
标题: 初中语文教学回顾及复习对策
尊敬的各位同行: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中考语文复习的方法和对策。回顾2007届中考语文复习所走过的路,艰辛又欣慰。艰辛的是,面对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不尽理想的农村校学生,要取得一个细微的进步,投入和付出都要更多;但付出的回报还是令人欣慰,2007年我校中考语文A率11.41%,AB率85.17%,及格率94.13%,平均115.1分。下面我就我校2007届初中语文教学及复习谈谈点滴体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2007中考复习教学回顾
㈠复习目的与原则
俗话说“种田人看稻,读书人看考”,复习目的不外乎“巩固提高、查缺补漏、熟能生巧”,以求取得最佳考试成绩。
为达成有效复习,我们的复习教学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吃透《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命题方向;二是立足课本——熟练掌握知识内核;三是熟悉考题——细致体会考题模式和考点;四是恰当做题——举一反三地学会知识并适当的拓展延伸。
㈡考试要求与内容
07市考试说明未出台前,考试要求参照06年考试说明及《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7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
初中语文要复习的内容很多,语文版教材共有六册书42个单元178课。包括现代文108课,文言文58课64篇,课内古诗12课61首,名著导读15部,42个口语交际,19个综合性学习,随文、补白、或附录里的汉语知识以及其它阅读写作内容。增补三篇议论文,即《谈骨气》、《理想的阶梯》、《成功》(季羡林)。
㈢复习重点与难点
我们是所农村校,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历次阶段测试结果显示:我们的学生阅读能力平均水平偏低,主观性试题得分率普遍不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题叙述得分率不到50%。失分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①阅读以偏概全、浅尝辄止,孤立地看问题,生搬硬套;②缺乏语境意识,不能根据句境、文境分析问题;③答题不规范即语言表达条理混乱、主次不分,缺乏文体阅读的基础知识。④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偏弱,一遇主观性强的课外阅读题就懵。
    写作方面,也明显存在不足,表现为:①积累少,知识面窄,思维模式僵化;②书写不规范;③写作技巧单一;④不少学生的习作文体“四不象”等等。
再则,从中考语文卷结构比例看,现代文阅读约占30%(其中课内外材料比例1:4);作文占60%。所以,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既是我们的重点,更是我们的难点。
此外,06年我省九地市中考出题大都涉及综合性学习、教材比较阅读专题,例如06泉州卷第5题、第24题作文㈠。而这方面为我们平时教学所忽视,故拟做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一难点。
㈣复习步骤安排
我们的总复习从07年3月7日始,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整体复习阶段,拟用9周左右的时间,至5月中旬市质检结束,约53课时。
中考考查语文知识及运用,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考题素材千面,唯考点不变。而新教材的编排在知识点、能力点上并无清晰的体系和梯度。
基于此,我们以知识能力点为线,按文体对七至九年级的教材进行归类重组。分“文言文阅读”“现代议论文阅读” “现代说明文阅读” “现代记叙文阅读”等模块,以教材课文作载体,对其相应的知识能力点逐点复习。各模块按照“考点揭秘——重难点强调——练习题巩固——做错题强化”的步骤进行,采用阅读与写作穿插、识记与理解穿插、知识与能力穿插的方法进行复习,以提高语文复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具体安排详见附录一。
第二阶段复习要强化重点。大约用4周的时间,止于6月上旬县质检。计划按照中考出题的顺序分专题,具体如下:
⒈语言积累与运用:①字音、字形及书写;②词语(包括词语的理解、词语的运用);③标点;④修辞;⑤句子(含语病的辨析与修改、仿写、补写、续写);⑥文学常识、名著;⑦古诗文积累;⑧语言运用:信息提取、语意理解、品联写对、标语广告、图表漫画、口语交际;⑨综合探究。
⒉文言文阅读。
⒊现代文阅读:记叙类阅读;说明类阅读;议论类阅读。
⒋写作(与阅读理解复习交叉进行)。
上述内容,按“相关知识整合——相关练习强化——相关错题点评”的步骤进行,明确中考语文150分的分值分配,多做几套中考模拟题,多点评几种题型,多总结答题技巧,多见识中考范文,着力培养学生的中考得分意识。
第三阶段为综合训练时间。大约有两周时间。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学习的特点,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主次地把自己的笔记、试卷、改错本进行整理反思、查漏补缺,每天做点中等题、写一篇小文章培养手感和良好心理,为决胜中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作者: 漫步云涧    时间: 2009-2-16 09:12
二、几点反思
如何将整个初中三年的语文知识点、能力点覆盖到位,将学生的薄弱点弥补到位,将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到位?这一直是我们中考复习教学与反思的核心,就此结合上届复习经历,我粗浅地谈几点体会。
㈠集体研课,分工协作,广集资源,精析整合。
顾首反思,07届中考我校语文成绩之所以进步显著,当归功于“集体备课”。
我们语文备课组的三名教师都是从初一开始一直跟班教学,彼此合作无间,互学互帮,资源共享。经过前两年的摸索和探讨,到初三时,我们最终确定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从而带动语文学习成绩整体提高这一教学思路。依纲扣标,集体研定计划,统一复习进度、同一测练。
如,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资料皆是我们自编的。近年中考复习资料纷繁,应该说,每一本资料书在知识梳理、方法指导、题型训练上各有千秋。我们尽可能杂取种种,精析整合成一种复习资料,并及时适量地发至学生手上。其范围及内容均与考试说明对应,试题设置力求与我市的中考题型相吻合。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复习的实效性。
㈡立足学情、步步为营、精讲精练、逐点落实
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平时注重数理化等努力见效快的学科,加上语文底子薄弱,成绩提升缓慢,易受挫。尤其对“阅读理解”“写作”有畏难心理。初中“古诗文阅读”侧重识记理解、“现代议论文、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要求较浅易,复习见效快。我们将上述模块置前复习,有效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
古诗文的重点篇目复习做到了“字字过关,句句过关,篇篇过关”,循环检测,逐一落实。复习过程中,针对每一模块的考点或知识点,收集整合设置相关例题,指导解题方法和答题思路,强调不同题型的一些相关应试策略,归纳答题步骤,提供答题句式,内容上先分散后综合,由点到面。  
例如,“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作用”,教学生运用下列格式分析并检验:
通过___描写方法, a.表现了__(主人公)的___(性格、品质)/ b.揭示了___(主人公)的__(心理状态)
检验方法(反问):___的人才能在这个时候有这样的表现?其中,“____的人”修饰词语即人物的性格、品质、心理状态。
㈢及时反思、适时调整,积累内容,分散安排
根据写人叙事类写作指导的需要,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将教材小说单元的复习提至传记单元前。
复习前期的检测发现,不少优秀生均在“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扼腕失分。为此,我们将第二阶段复习的“语言积累与运用”专题要点分散安排在复习前半阶段。如,坚持每天课前5分钟诗词默写;六册的“字词积累”分6次,每次的一册,落实到个体的学生,也许陌生的就只有二三百字,费时并不多。经此调整,在考前几次模考中,该部分得分率有明显提高,中考想必亦如此。
㈣读写榫接、精选材料、以一当十
我们备课组的作文复习指导,与文体阅读交叉递进,实际操作效果不尽人意。
如今细想:原则上措施合理,细节处理不当。阅读训练所选的文章(含教材的课文)实质就是作文,是写作例子。如《背影》写一件事表现一个人、两弹元勋邓稼先》写几件事表现一个人,都是 “写人”记叙文常见的构思角度。教材所体现的三大文体的写作模式,有助于考场作文指导。在归纳、提炼的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课文写作知识,对即将参加考试的同学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使他们觉得这些知识非常新鲜、有用。教材中可供写作利用的材料不少,特别是议论文写作中所需要的论据。
此外,在筛选课外阅读材料时,可选择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短小精美的范文,尤其是记叙类的文章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励志、处事等涉及家庭、校园、社会领域的美文。这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写作积累的不足。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