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4 19:48:19
|
只看该作者
三、营造学创氛围,教师是关键
对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这是对单纯诵读的一种深化。诵读是一种积累,是一种熏陶,而创作则是一种继承,是一种发展。如何在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创作,这更是对经典文化的一种新的贡献。
为了开展全校性的经典诵读活动,我们首先从教师抓起。第一,利用校本培训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中华文明和诗词格律的培训,使教师首先成为爱好者和明白人;第二,成立教师经典诗词诵读沙龙,建立章程,每周四为固定活动时间,让教师在交流中进行感悟和提高;第三,学校出资,组织教师对本地的风景名胜进行采风,并要求教师及时捕捉有关时政信息,进行诵读、抒发、描写;第四,所有沙龙的教师,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博客,及时发表自己的诗词作品,并登录同事的博客,进行学习、欣赏和评价,交流经典诵读活动体会。
四、经典诵读活动给学校带来的变化
随着经典诵读活动的逐步开展和深入,一切都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1、三级课程相得益彰。近年来,我们欣喜地感受着诗词文化给孩子们带来的种种欢乐和教益。学校课程的开发,做到了形式上从简单到复杂,内容上从语言到内涵,艺术上从表象到意象的深化。学生凭借对格律诗词的诵读和创作,去感悟语言、理解情感,去积累数量、提高质量,最终促使语言与精神同构同生,有力地促进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2、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提出建立对话课堂,构建课堂文化,课下拓展学习的改革模式。诗词教学讲究斟词酌句、层层递进、条理清晰,要根据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个人遭际、作品特点等方面综合理解。学好一首诗,既是对语文诸因素的综合运用,又是对一个时代的综合学习和认识。因此,经典诵读活动对语文教学改革不啻是有益的补充,更是促进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捷径。当然,对话、高效的语文教学,同样为经典诵读活动起了有力地支撑作用。实践证明,自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后,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内涵得到加强,作文中措辞与立意也变得慎重和凝炼,思考和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3、通过诵读经典,促进了校园各种文学形式的发展。学校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诗歌鉴赏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诗词创作与各种文学形式相结合、有特色的诗文化道路。如校园剧、快板书、相声、小品、诗朗诵等文学形式也应运而生,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学校的文化创新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学校形成一种核心文化的时候,是学校最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时候。以经典诵读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已经成为教师和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也是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之一。学校课程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文化的融合,主题长廊与校园景点的映衬,所有这些,无不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大家广泛参与的热情,陶冶了师生的情操,起到了理想的育人效果。
诗意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既应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是培养情感的学科。语文教学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这和诗歌的陶冶精神完全是一致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诗中的真、诗中的善、诗中的美。新课标中“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目标之一就是在呼唤着语文诗意的回归。将经典诵读引入课堂,其实质就是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张扬学生的文学性,让学生发现目力以内世界更隐蔽的精彩和目力以外世界更广阔的天地,进一步升华其精神境界,优化其人文品质,从而使其内心世界更加辽阔、清醒、充实。
我校语文教学探索出“自主、对话、拓展”的教学模式,共有6个环节:激趣预习——自主感悟——小组交流——个性展示——精彩点拨——读写拓展。我们重点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抓住最后一个环节“读写拓展”进行。把三至六年级作为实施年级。探讨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创作一首古典或现代的诗歌作品,将教学重点立足在“注重意会,讲究神韵,侧重感受和体验”,逐步探索出适合教材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营造气氛,启迪诗思——体验过程,感受诗情——品味生活,赋以诗意——自主创作,形成诗语”的教学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