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版初三九年级下册第22课《与朱元思书》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 17:2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版初三九年级下册第22课《与朱元思书》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一、基础题(14分)
1.原文填空。(8分)
(1) ,天山本色。 , 。
(2)负势竞上, ; , 。 , 。
2.解释加粗词语。(2分)
(1)从流飘荡 (2)皆生寒树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分)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二、整体感悟(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本句中“鸢飞戾天者”指哪种人,作者对此是什么态度?
三、课文阅读题(7分)
阅读课文第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加粗词语。(2分)
(1)负势竞上 (2)蝉则千转不穷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2分)
(1)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3分)
四、类文阅读题(17分)
济南的秋 老舍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不同了。从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 深,比 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儿,山顶上的色儿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实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色彩,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睛朗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么高低也又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那个塔!
再看水。从量说,从质说,从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里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1.给加粗字注音。(2分)
绦子( ) 浣女( )
2.根据学过的《济南的冬天》以及美术课的调色知识,在下面横线上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2分)
从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 深,比 浅的颜色……
3.《济南的秋》中作者写山,抓住了山的什么特点来写?与《与朱元思书》有什么不同之处?(4分)
4.《济南的秋》和《与朱元思书》中,写水清有相同的描写手法,请你体会一下,它是哪一种描写手法?(3分)
5.本文语句优美,描写形象生动,请你举一例作简要分析。(3分)
6.下述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赏析:《济南的秋》和《与朱元思书》都是写景的优美散文。两篇文章都抓住了山、水的特点进行描写,在对景物进行描写的过程中,都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朱元思书》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水清澈的特点,《济南的秋》是通过用比喻的手法,用描写水藻来突出水清。在写山时,《济南的秋》是通过描绘山的颜色来突出山的郁郁葱葱,而《与朱元思书》是通过写山势、写山上的鸟兽来突出山“奇”的特点。《济南的秋》通过描写济南的山水表现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而《与朱元思书》中作者通过描写富春江的美丽景色,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的思想。
五、中考题(19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2分)
(1)水皆缥碧 (2)互相轩邈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2分)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原文填空。(6分)
(1)赞叹富春江景色的句子: 。
(2)描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 。
(3)描写两岸高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句子: 。
4.郦道元的《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写到了江水流速快,请把它写在下面。(8分)
《三峡》 。
《与朱元思书》 。
5.作者通过描绘富春江秀美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30分)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包。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艄公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它引发了你哪些联想?请把你的想法表述出来,最好能联系自己实际,不超过300字。
七、合作探究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既( ) (2)急( ) (3)岂( )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读书要 的道理,并说明其中 最重要。
4.请把一种你认为好的读书方法介绍给你的同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3-1 17:23:52 | 只看该作者

一、1.(1)风烟俱净 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2)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点拨:课文默写要准确无误。要注意“俱”、“轩邈”、“泠泠”的写法。

2.(1)随着 (2)阴森森 点拨:词语解释不要望文生义。要在具体环境中理解。

3.(1)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2)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点拨:译文要根据上下文,重点词语不要丢掉。

二、为追名逐利极力攀高的人。反对(意思对即可) 点拨:据上下文,仔细体悟。

三、1.(1)凭依 (2)穷尽 点拨:词语解释要放在句子中理解。

2.(1)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千百个高高的山峰。(2)山泉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 点拨:“争高直指”指的是山峰。

3.淡泊名利 点拨: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体会。

四、1.tāo huàn 点拨:“绦”不读“tiáo”,“浣”不读“wán”。

2.灰色 黑色

3.山的变化。《与朱元思书》是通过写山势来突出山的“奇”的。

点拨:纵观全文,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来分析。

4.间接描写。《与朱元思书》中用“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突出水清;《济南的秋》用写水中绿藻“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来突出水清。

点拨:仔细体会文中写水清的句子。

5.可从修辞手法、动词的使用、颜色多变角度来分析。 点拨:如“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本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清给人的美好感觉。

6.拟人 对济南秋天的喜爱之情。

五、1.(1)青白色 (2)高远 点拨:词语解释要准确。

2.(1)游动的鱼儿和江底的细石,一直看下去,都清清楚楚。(2)蝉儿(在树上)声声叫个不停,猿猴也不住地啼叫。 点拨:译文不要丢掉重点词语。

3.(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点拨:原文填空一定要准确,不要写错别字。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点拨:抓住“流速快”思考,正面、侧面描写的都是。

5.不追名逐利(淡泊名利)

点拨: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思考。

六、作文思路:写自己生活、学习方面的得与失;也可以通过描绘景物,景情融合,表现得与失的主题。

例文:我的得与失

在别人眼中,我可能是一个幸运儿,考试成绩总是在年级前三名,多次数、理、化、英比赛中拿过奖,市级优秀学生,广博的知识,雄辩的口才,清秀的面庞……可是我知道,在我得到这些成功时,失去了什么。(点拨:开篇引人注意,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我从小就爱读书,经常是拿到一本好书,就废寝忘食地读,有时怕妈妈说我读书睡得迟,我还常常假装睡觉,实际上是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读书呢。这样我虽然被同学们称作“小博士”,却早早戴上了近视眼镜。我不爱运动,看着别人在篮球场上驰骋,有时也想一试身手。但由于平时锻炼少,加上眼睛不好,常常是球没抓住,却碰坏了眼镜,于是我就更不爱锻炼了。因为缺乏锻炼,所以身体常闹毛病。初三的学生了,看着别人的身高在不断地增加,站在一米八五的同学面前,不到一米七的我只能是自惭形秽。想到父母的身高并不低,而我自己……唉,又是不爱锻炼的结果吧。(点拨:重点讲述不爱运动使我失去了健壮的身体,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伤害。)

有得必有失,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点拨:结尾发人深省。)

总评:本文是一个初三的优秀学生对自己的得失的分析。语句朴实,真实感人,使我们了解了好学生的另一面,给我们的素质教育也提了一个醒。

七、1.(1)已经 (2)重要 (3)难道 点拨: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

2.(1)心不在这(读书),那么眼就看不仔细了。(2)心已经到了,眼睛与嘴难道能不到吗? 点拨:译文要完整,要把删去的内容补充上。

3.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到

4.符合题意即可。 点拨:如大声诵读法、默读法、边写边读法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7: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