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3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二、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收集史料的能力。学生的层次高低不等,而且很多同学还是第一次走上讲台,即使是平时很活跃的学生,在讲台前也不免紧张、卡壳。这时我会用眼神和言语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老师相信你能讲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叫黄天成的同学,当我点到他的名字时,旁边有同学在嘀咕说:“他不会说话的,教师让他回答问题,他都不答的。”我当时一怔,但停了一下仍继续说:“这是教师第一次点你,老师不知道你以前怎么样,也不管你以前怎么样,我相信你能做好,好好准备。”那天轮到时,他站在讲台前足足有半分钟都没有开口,我和同学们一直望着他,等着他。他终于开口了,虽有点紧张,但讲得很流利,声音也很清脆,同学们的掌声让他很高兴。那一堂课,他的眼神都是亮亮的。对于程度好一点的同学,我则要求他们讲人物要讲清生平事迹,用事实佐证观点,故事要讲清五个W,即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过程(how)。
历史资料可谓浩如烟海,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史料是十分有限。目前我并未对他们收集资料做过多限制,可以利用图书馆、网上、小说、电视等多种途径,尽可能收集所需的信息。在课堂上我也会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怎样去收集史料。刚开始学生们只是从历史或语文课本中找一些资料来讲,现在范围逐步扩大到课外书籍、字典、网上。由于接触的史料越来越多,学生们讲述的人物益加丰满,故事也越来越精彩。阅读、收集史料这只是第一步,如何对纷繁的史料进行利用将是他们今后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次尝试自开始便一直在不断调整、改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同学虽讲得很多,但声音很轻;有的同学又讲得过少,三言二语就讲完了;上面的同学在讲解时,其他同学插嘴;还有时间拖得太长,影响课程进度,等等。这些都是要不断改进的地方。本学期,我准备举办一次比赛,挑选各班表现突出的同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并给予适当奖励,以巩固他们参与的兴趣和动力。兴趣是有了,但仅有兴趣是不够的,据发现教学法理论,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只是第一步。如何把问题分解,激起学生探究意向,明确目标;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思路方向,推测答案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历史教学的一大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材料、课本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对历史的认识,并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应采取多种方法将学习兴趣转化成学习动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作者简介:曹敏,女,上海奉贤区洪庙中学二级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