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那树》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
课题:10、《那树》 主备:罗有志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3.体会本文语言生动、老练、简洁的特点。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作者简介。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评红豆诗人的诗»。主要的散
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
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1、注音并释词
佝偻( ): 倒坍( ):
萌庇( ): 引颈受戮:
虬须( ): 周道如砥( ):
2、请用直线划出表现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二、探究展示:
1、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思路。
2、请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提问: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4、 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
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
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6、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的科员端详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
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
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
他们(伐木的工人)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
层柏油下闷死。 (以上五段话,表现了人们对树的什么态度?)
7、作者借写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