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习作课的一点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宏力学校 郭德勇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作文课应该怎样上?成了众多语文教师致力解决而又悬不能决的羁绊。于是大家把希望寄托在借鉴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上。的确,报刊杂志上许多专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都颇有可取之处,但是真正结合教材使广大教师有本可依的范例却并不多见。原因有三:



1.打擦边球,在作文外围扎营寨。



见诸于报端的作文类指导,往往在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奠定文学基础上下功夫:如何取一个作文的好题目,精批精改,激励学生;如何多读书、多背诵、多摘录,丰富语言积累;如何坚持写日记,勤于写随笔,磨练学生……然而,外围上的扎营寨,只围不打,作文究竟怎样写?习作指导课究竟该怎样上?学生不明白,教师也不得法。



2.避开雷区,另辟新径。



教材中的习作要求,在教师眼里,如同雷场。欲抓又不敢抓,想教又不知如何教。所以,报刊上的课堂实录也好,摸索的经验做法也好,往往是避开教材中每单元的习作要求,另辟新径,选择一个与教材沾边,但又联系不大的内容,另开炉灶,所取得的效果倒也可圈可点。然而,其他教师在教学单元习作训练时,想借鉴却又不能借鉴,剩下的只有望文兴叹的份了。即便借鉴,学生作文也是课外的比课内的好,随笔类的比单元训练类的好。



3.就课写课,习作教学模式化。



发表的许多所谓成功课例,往往是教师自己确定习作内容,设计习作要求,安排教学过程。一节课,经常是教师使出浑身解术,举行游戏、活动、表演,插科打趣,一点一点引,一句一句掰,这儿应该怎么说,那儿应该怎么想,可以说课堂绝对是活泼的,而且,一般是到了最后,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把这节课的内容记述下来,或变一个方式写的仍是这节课。这种就课写课的教学模式,做为作文课堂教学的佐料,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增强,习作水平的提高确实有一定帮助。但是,真正到了单元作文的时候,教师仍不明白怎么教,学生也无兴趣可言,习作水平可想而知。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定这三种情况的效果,关键是这样的教学没有抓住每个单元的习作要求,具体的摸索出一种可以使广大教师有法可依的习作指导的方法,可以使人借鉴推广,举一反三。所以,多数教师只能够还是老生常谈,根据单元的习作要求,在具体指导学生习作的内容上下功夫,从而导致学生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怎样改变习作教学现存的呆板模式,使学生写出个性的文章也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在习作教学的摸索中,我们进行了在单元习作指导课上针对学生本次习作中的薄弱环节,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体会作文的乐趣,感悟作文的方法,进而一课一得,指导学生习作实践的有益尝试:



例如: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七册《积累·运用五》的习作,要求学生从1.铅笔、橡皮、转笔刀;2.小溪、河流、大海;3.眼睛、耳朵、鼻子、嘴。三组事物中选择一组,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编一个故事。从习作要求上不难看出,这次作文要求通过事物的对话反映它们的品质,揭露某种现象或说明一定的道理。若从内容上指导,只会导致学生互相模仿、照搬,习作内容千人一面。针对于这篇习作,根据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我把指导重点放在了语言的写法上,教给学生人物语言的三种写法要点:



1.语言规范化:告诉学生作文中在写到人物的语言时,要做到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和没有提示语四种格式穿插运用;人物对话做到分行写,一个人物的语言及辅助内容写完后,在换到另一个人物说话时要另起一行;还让学生知道文章中用到“说”字时,要考虑到和“说”的意思一样的词有很多,譬如:喊、吼、吆喝、回答、呵斥……要根据文章的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用词。



2.语言生动化。通过(××说:“你过来。”)和(老师几步走到他跟前,把作业本重重的扔到桌子上,严肃的目光足足盯了他一分钟,然后,深深叹了口气说:“你过来。”看来老师真的生气了。)这两句话的对比,使学生明白要想使人物的语言生动起来,就必须注重到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心理进行描述。当然例子还有很多,只要达到目的即可。



3.语言个性化。通过例子,让学生知道语言只有注重到时代特点,年龄特点,职业特点,以及说话的场合……才能更好的刻画出人物的特点。



在这些技术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局部练笔,这样就把困难降低了坡度,简化处理,也避开内容指导可能引起的雷同现象。学生有了局部练习成功的喜悦与激情,作文不难写出佳作来

又如:人教版小语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二》的习作:要求学生从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诲人不倦的校长、老师;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以及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售货员阿姨、医生护士、公交司机……中选择一个人物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这类题材可以说是一个写了千百遍的老题材,遇到这类题目学生的选材不外乎是妈妈送自己上医院,爸爸帮自己补功课,叔叔热心助人之类老生常谈的材料,既无新意,也没有真情实感。其实,最能体现人物品质和特点的往往是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甚至说是一幕场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怎样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新颖的事例来表达自己对文章主人公的敬意是本次作文的关键。这些,教师心里是明白的,但教师如果只一味的跟学生强调要选小事,抓细节。学生没有感悟,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对究竟选什么样的小事,抓什么样的细节不理解,恐怕是难以在选材上有所突破的。



为达到使学生自己感悟到此次作文应注重到“选小事,抓细节”这一教学目标。我在这里缩小范围,以“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的选材方向为例,引导学生突破本次作文选小事、抓细节的难点。结合我校诵读古诗文活动,我引入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一诗。通过吟诵理解,使学生明白这是一首赞颂母爱的千古佳作。作者孟郊一生穷困潦倒,与母亲相依为命。母爱对于孟郊这位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离别时的痛苦时刻。这首诗描写的是母亲为游子缝衣的普通场景,然而表现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歌颂的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母爱。语句朴实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但一片母爱的纯情却从普通的场景中冲溢而出,扣人心弦,催人泪下。通过诵读,学生一脸肃穆,很容易的领悟了本次作文选材应做到“小处落笔,大处着眼。”也选出了精彩鲜活的材料:母亲为了接送自己上学在风雪中成了一个雪人的感人一幕;因自己晕船,不能进船舱睡觉,母亲不顾带病的身体抱着自己在甲板上坐了一宿的动人画面;父亲因孩子考试不好,生气而失手打了孩子,后悔得泪流满面的神情;由于自己的顽皮,不安生,将脚伸入了自行车辐条被绞伤,而父亲却一个劲自责,怪自己不小心的话语等等。在后来汇报材料时,许多学生因激动,叙述时流下了幸福、感激的泪水。学生之所以有这些表现,与学生的感悟和理解是不无关系的。接着,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外延,告诉学生本次习作选择好人物之后,就可以仿照“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方法选择人物身上发生的小事,出现的细节进行描述。



其实,单元习作训练,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学生作文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也就是本次习作的难点。作文课上避开内容指导,在方法指导上下功夫,学生就会一课一得,切实提高作文水平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