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绿色课堂的内涵 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的提出
2010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合作开展了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绿色教育实验吸收、传承了已有的绿色教育理念,更致力于“绿色”的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北师大教育学部绿色教育理论研究组提出:绿色教育理念包含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绿色教育的理念如何付诸课堂教学实践?在绿色课堂教学改进的实验中师生有哪些变化?
二、绿色课堂的内涵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课堂改进项目小学数学组通过理论分析、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等,探讨了绿色课堂的内涵。
1.确定绿色课堂教学研究视角
根据绿色教育的理念,绿色课堂改进小学数学组选择了绿色课堂分析的主要视角。(1)人格在心理学中被定义为决定个体的个人风格并影响其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行为、情感和思想的特殊模式(黄希庭主编,《简明心理学词典》)。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即尊重人的个性,包括尊重学生个体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现有水平,尊重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2)研究生命观的学者认为,人的生命是独特的个体,人们需要理解人类及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敬畏人类生命,理解生命在展开和实现过程中的精彩。生命的价值以保存和珍惜生命为基础,同时它会通过生命本身的实践活动不断超越生命存在的现实。人们只有认识到生命是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才能体验到生命存在的幸福感,也才能意识到社会对其生命存在的认同。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即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探索知识的热情,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勇于在课堂教学中发表自己不同的声音,为大家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并引用,这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具有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将可持续发展引申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即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他们表现的平台,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力,给学生在课堂发言的机会,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与别人沟通,调整自己的观点,构建一个师生、生生间相互启迪智慧,和谐互助的教学环境,体验课堂学习中自我发展完善的过程。表1为绿色教育在绿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分析。
2.特级教师的言传身教
绿色课堂改进小学数学组充分利用全国特级教师资源,向特级教师介绍了绿色教育理念。受邀的全国数学特级教师根据自己对绿色教育的理解和教育教学的研究,给石景山区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公开课示范和绿色教育专题讲座,反响强烈。
小学数学组邀请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吴正宪老师做了“搭配问题”的公开课,并在课后与广大教师们交流绿色教育的教学理念。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情感、个性和独立人格,我们要尊重、理解、善待、读懂、期待学生;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发展的潜力但还尚未成熟,所以我们要充分相信他们,开发他们的潜能,包容他们的错误,给儿童尤其是犯了错误的儿童重新跃起的机会。数学教育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孩子的一生持续发展奠基的教育。要教学生听得懂的数学,简单的数学,数形结合的数学,动手做的数学,“不太严格的数学”,与儿童经验对接的数学。吴正宪老师将理论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相结合,选取多个精彩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她的数学教育观、儿童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