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400|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教案、教学反思(人教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学情分析:

本班人数42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25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分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六、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七、质量目标: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八、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九、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9.02—9.08
数一数
1

比一比
2
2
9.09—9.15
1~5的认识
3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1
3
9.16—9.22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4

4
9.23—9.29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

认识物体和图形
2
5
9.30—10.06
练习五
1
国庆放假
6
10.07—10.13
分类
2
7
10.14—10.20
阶段小结整理和复习
2
阶段检测
8
10.21—10.27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4

9
10.28—11.03
练习七(2)
1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3
10
11.04—11.10
练习八
2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2
11
11.11—11.17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2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
12
11.18—11.24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
期中考试
整理和复习
2
13
11.25—12.01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

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
14
12.02—12.08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

认识钟表
2
15
12.09—12.15
阶段小结整理和复习
2
阶段检测
16
12.16—12.22
9加几
3

17
12.23—12.29
8、7、6加几
4

18
12.30—01.05
5、4、3、2加几
3
元旦放假一天
19
01.06—01.12
整理和复习
1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
1
20
01.13—01.19
总复习
4

21
01.20—01.26
总复习迎考


22
01.27—02.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单元  数一数



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p2 ~ p5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开学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小朋友,你们喜欢数学吗?为什么呀?

(指名学生回答)同学们说得都很对!数学知识非常有用,科学家为什么能把火箭、卫星送上天空等等,这些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数学,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数学,掌握本领,长大了更好地建设祖国。从今天起同学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看谁把数学学得最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提问学生,某某前面一列有几个同学?后面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前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学?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

(2)动脑动手:

a、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b、练习2第一、二、三题。

小结: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反思:

虽说昨天是孩子们上课的第一天,但是因为城澜小学和饶村小学六年级并入中心,许多工作要到村小去处理,我的数学课被挤掉了,于是,今天才开始上第一堂课《数一数》。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节非常简单的课,大部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会数数了,难不倒他们。的确,大部分孩子都没什么问题,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会因为粗心而导致错误。

为了避免上学年出现的情况:上课时,想尽量拓展孩子的思维,在“你还能找到数量是X的物品吗?”这一环节中耗费了不少时间,结果课堂作业都没有时间去完成。课前我好好思考了一下,该如何紧凑利用这些时间,最后决定如下:

1、主题图中的各种数量分别有多少,由学生自己找,找到什么就说什么,但要求一定要表述完整,比如:我发现有1面国旗。(这里又发现一个问题,孩子数倒是没问题,但是量词不会用,尽乱用。比如一个国旗、5个房子等都会说,虽然一一纠正了,但是还是担心,因为这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平时在家半土半洋地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普通话也就这么半土半洋,而且经常有方言的谐音。)

2、在数生活中的物品数量时,可以适时点拨。事实上,孩子们还是很会选择的,而且自己延伸地也比较好。比如我请孩子们数一数自己小组有几个女孩,有几个男孩。当学生汇报完毕后,马上有孩子(李一凡)补充:“老师,我还知道我们班有个女生和个男生。”调皮蛋牛世龙马上补充道:“我们教室有22张桌子。”“我还知道我们教室有22张(应该用把)椅子。”又有孩子说道。虽然这和数一数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他们用到了数学知识——一一对应。课堂上完成相应的任务是我们的职责,但是我们决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应该为了拓展孩子的思维而教。

3、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课堂作业讲解完。实践下来,目标基本完成,但是由于时间仓促,画图时没有具体强调,好多小朋友画的圈一个大,一个小,也没有一一对应,甚至连自己多画或少画都不知道。再加上一些孩子跟不上速度(4——5个),也出现了本子交了,可是里面的作业都没有完成的现象。作业批改出来后,42人中居然有12人出现了差错,还是有点意外。虽然都是小错误,但是他们还是错了,其中也有我的原因——留给学生做的时间不够充分。这毕竟是孩子们的第一次作业,好多孩子不是不会做,而是不知道怎么去做。虽然黑板上板演了,但是个别孩子始终是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虽然连续二年教一年级,但是一些细节还是会疏忽。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始终需要多一个心眼,无论什么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p6-p8、练习一 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从1数到10。

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 (板书:比一比)

二、新课

(一)同样多

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比一比: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指名说。

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 △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三、练习

1、p11、12 练习一 1-4题。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比较多少,明天我们要学习比较长短,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把尺子,一支用过的铅笔。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自认为最大的亮点是选用的材料很简单,都是运用身边的资源。

《比多少》这一课是在学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础上,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本节课,我根据刚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运用有趣的动手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供多种形象的事物,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资源。

课的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有组织有目的的操作,尝试各种比较的摆法,在师生、生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操作、观察,充分体验和感悟“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在学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础,通过图片的帮助和教师的引导,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逐渐理解知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操作是本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操作中有不少学生玩起学具来,就停不下来,有的甚至忘记了老师提出的操作要求,随心所欲地玩起别的花样来。怎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做到有目的地玩,在玩中学,并有始有终地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我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找出相应的对策。

本节课还要注意有些学生会根据以往经验:数量一样多的图片,头和尾一般对齐,容易错判断为“同样多”!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喜欢玩的游戏,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较持久地保持,以便深入理解。再讲《比多少》一课时,我会以“抢椅子”的游戏引入。首先五个人四把椅子,游戏结果有一人没有椅子,提问:“为什么有一人没有椅子呢?”学生很快说出:“人比椅子多,椅子比人少。”从而认识理解了“多与少”。再通过增加一把椅子继续游戏,使学生认识“同样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比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P9-P10;练习一 5、6、7、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毛线、纸条各11组;同桌准备长度不同的铅笔2支,长度不同的尺子2把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铅笔和尺子摆在桌面上,同桌两个一起看一看这些物体,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

2、比较长短:

(1)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你通过什么方法?4人小组讨论。(指名发言)

(2)总结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3)谁能用刚才说的方法来比较这两张纸条的长短?(贴在黑板上,板书:长、短)

(4)谁能比较两条毛线的长短?(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5)自由练习: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长短的活动,同桌2个人,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们的学具、胳膊、手等等。

(6)抽样演示。

(7)练习5、6

3、比较高矮:

(1)我们比较铅笔的长度,可以说这支铅笔长些、那只铅笔短些;如果我们比较两名同学的身高,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高矮”)(板书:高矮)

(2)(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起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

(3)(请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起来)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他们两个谁比较高?(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四人小组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

(6)练习一 7、8、 4、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比较长短、比较高矮的方法。其实除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我希望同学们多动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教学反思:

在学习《长短、高矮》时,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比高矮,利用手边的铅笔、尺等来比长短,使学生理解长短、高矮是相比较而言的。这些事例是学生身边的,学生看的见、有体验、说的出来、易于理解的。因此,学生学起来容易,而且能够正确的加以运用。

不足:对于比较明显的长短与高矮学生掌握得挺好。自己在备课时,过分重视了长短的比较,比方说如何数格子比长短,直线曲线比较长短,数边长比长短在课堂上都有涉及,但缺少明确的要求。比方说数格子,没有要求学生将数出来的格子数写在边上,同理数边长也一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说是每一位老师应该而且必须是最重视的。

在利用教材和教室的情境做游戏的时候,完全放手了,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和范围让学生操作,为了肯定每个小组的发现,要耐心、认真的倾听孩子们的发言,所以在时间安排上不尽合理,导致了部分练习题没有当堂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3: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p14~16;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

3 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难点是1~5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1~5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3)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p21练习二 1、2、3、4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8-6 09:33: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P17;P18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学会比较大小,使学生认识 “<”, “>”, “=”号。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大小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椅子若干张、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11组(每组四个人)、学生的全家福照片(没有的可自己画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指名读一读前面学的5个数字,说说我们教室里能用数字表示的事物。

2、动一动:听老师说数字,小朋友用小棒摆出图形,并在草稿本上写出你用几根棒摆的?

3、写一写: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

二、过渡:

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但能说出这些数字,而且还能把它们写出来,有的小朋友还写得很好看!

三、新授:

(一)比大小:

1、动一动:小朋友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动手贴一贴,把三角形纸片贴在圆形纸片上,把纸片都贴完。(教师有意给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数量不同)

2、说一说:小组汇报情况,说说通过动手贴纸片,你发现了什么?或在这过程中有什么想法?

3、比一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如圆形纸片(5个)比三角形多(4个),所以5大4小,(今天我们就来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比大小

4、看图,同桌或小组互相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想想他们在说些什么呢?从图上直接看出数字,说说哪种水果多,哪种最少。教师伺机板书。

4、认一认:同时让学生认识比较数字的三种符号。让学生自己说说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说一说。

5、联系生活中的数学:教室里什么东西有几个,那么是哪个大?比一比(教师可适当板书)

6、做一做:p18 第1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在说一说,最后再填写。

(二)课中休息,玩游戏:

玩抢凳子的游戏,其实其中也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凳子少,人多,所以也有比大小的知识含于其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

(三)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呀?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

(四)练习:

1、P22第5、6题 ,教师指导完成。

教学反思:

点评

本人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本年度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22 21: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2 08: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