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 1、 课件播放一段运动会开幕式方阵表演视频。
教师:同学们,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大家都看到过运动员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统一的服装在运动场上表演,那场面是多么壮观啊!然后定格在一个方阵上,相机解释“横队”叫行,“纵队”叫列,这样由“横队”“纵队”组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队伍叫“方阵”。现在大家根据这幅画面,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课件出示:(一个方阵的图示)让学生根据图示,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列出算式。
4、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汇报时要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即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 学生可能提出:一个方阵有多少人?
学生已经学过用一步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看到主题图后会很快收集到数学信息,学生也能清楚地表达出思考的过程。表示8个10是多少?或10个8是多少?
| 本环节运用学过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课,了解学生思维的基础,激活学生的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
二、探究新知,训练思维
|
1、把刚才的“一个方阵有多少人?”改为“3个方阵有多少人?”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3个方阵的点子图示”思考解决的方法。
(1)独立列式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统计:本组有几种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解题的思路。
【预设处理】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解释,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利用课件的直观效应帮助中下水平学生渡过思维困区。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较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方法,脱离图示,只看条件,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容易理解,最合理。基本的方法鼓励全体学生都尝试做一做。
| 学生的解决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10×8=80(人) 80×3=240(人)
第二种:8×10=80(人) 80×3=240(人 合并
第三种:8×3=24(人) 24×10=240(人)
第四种:10×3=30(人) 30×8=240(人)
第五种:10×8×3=240(人)或 8×10×3=240(人)
| 因为“图”的呈现方式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收集信息,最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开放空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方法,从图中明晰自己所选择的解法的“理”与“据”,同时,根据图示、课件的生动形象的演示理解其他不同解法的依据。
|
三、巩固应用,发展思维
|
1、9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试做。
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有30本书,3个书架一共有多少本书?(明确每个数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2、 5×30表示: 5×3表示:
3、 一个单元有14户人家,一栋楼有5个单元,3栋楼一共有多少户人家?
一栋楼有多少户人家?算式
3栋楼一共有多少个单元?算式
4、 选择题:我每天跑两圈,每圈400米,一个星期跑多少米?
列式为: (让学生发现哪些算式无意义)
①400×2×7 ②400×7×2 ③2×7×400 ④2×400×7 ⑤7×400×2 ⑥7×2×400
5、举一些生活中有关两步乘法计算的问题,并口答。
6、作业:书练习二十三的3、4题。
| 根据数学问题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做完以后,同桌交流。
| 做一做的练习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思维方式,掌握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判断出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还有什么疑惑?
|
|
板书设计
|
乘法两步计算的问题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每个方阵有10行,每行有8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一)10×8=80(人) 80×3=240(人) 10×8×3=240(人)
(二)8×10=80(人) 80×3=240(人) 8×10×3=240(人)
(三)80×3=240(人) 24×10=240(人)
(四)10×3=30(人) 30×8=24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