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技巧
小学生的阅读往往凭着兴趣,有的同学对感兴趣的内容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同学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学习技巧,应用到写作上。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有效。
一、 边读边想。阅读和思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对小学生来说,边读边想是阅读主动性、积极性的表现,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想什么、怎样想,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凡是课文中所包含的词句段篇等方面的内容,都属于阅读时思考的范围。边读边想,所想的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应当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单到综合,有梯度、分层次。如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起来,不但能够自己发现、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而且会有一定的创造性,推动独立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
二、 联系上下文。课文中有相当多的词句,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确切地理解。
三、 联系生活实际。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通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
四、 联系自身情感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比较高的要求。语文课本里有相当数量的课文,涉及各个时期、从事各种工作的人物,写了他们种种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行为、不同的事迹,表达了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对此,小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许多情感体验,如满意、愉快、喜悦、赞叹、痛苦、悲哀、恐惧等,是人们所共有的,学生同样如此。如果学生能够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来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他们就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就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圈画批注。学生读书需要学会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心到”是核心,“手到”与“心到”有密切的联系。“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传统的读书经验说明边读边想与圈画批注可以互相促进。一方面圈画批注把阅读思考的结果记下来,便于深入地阅读;另一方面,动手又能使学生进一步动脑,必须用心读书,否则圈画批注不到点子上。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如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日后作文就可模仿借用。长此以往,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