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怎么教育幼儿园小朋友不说谎行为习惯
在幼儿园呆久了,经常会听到幼儿说各种各样的谎话,虽然有些幼儿的说谎行为不全是道德品质问题,也就是说有时他们并不想有意欺骗人,但如果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放任不管,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说谎的坏习惯。
幼儿的说谎行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幻想性说谎:幼儿把自己幻想得到的东西当做一种事实。如一个大班孩子非常想拥有一件真正的飞机,他就会对其他的小朋友说他家里有一家真正的飞机,是他爸爸花了好多钱买的,并且把飞机的外形、颜色以及声音都讲得绘声绘色,以此来得到满足。
二、夸张性说谎:幼儿对周围的有些事物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产生幼稚的夸张和想象。有的孩子知道马很高很大,他就会说他家养的小狗长得和马一样高大。有时候有的幼儿还会夸大别人的错误和缺点。
三、遮掩性说谎:幼儿做了错事,怕挨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怕小朋友嘲笑,怕丢脸,就千方百计用谎话来遮掩。
四、虚报性说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当他想得到别人称赞时,就虚报成绩或编造做了什么好事。有一个幼儿,很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把妈妈给他新买的铅笔交给老师,说是在路上捡的。
五、包庇性说谎:为了包庇好朋友犯的错误而说谎,这种说谎行为是因幼儿对“友谊”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
六、嫉妒性说谎:有的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画画、跳舞、唱歌比自己好,产生不服气心理,在有些时候,就会谎说对方的不是。
七、报复性说谎:因小伙伴对自己提过意见、报告过老师,产生报复心理而说谎。如:小乐打了人,让琪琪发现了,报告了老师,小乐挨了批评,第二天,欣欣的彩笔不见了,小乐就到老师那里说是琪琪拿的,来报复琪琪。
以上的幻想性、夸张性、遮掩性说谎行为一般都不是有意骗人,是无意的,幼儿的说谎行为大部分都属于这三种。至于虚报性、包庇性、嫉妒性、报复性这几种说谎行为,虽然是幼儿幼稚不懂事,但却是有意骗人。
诚实是一种美德。不说谎,是幼儿诚实的重要表现,说谎不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从会说话开始就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他们会好奇,喜欢模仿,一些大人的过错和教育的疏忽,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那么,怎样教育幼儿不说谎话呢?
一、父母以身作则。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为孩子做榜样。在实际生活中,为了一些生活琐事,母亲叫孩子不要把事实的真相告诉父亲,或者父亲叫孩子不要把事情告诉母亲,这种做法极其有害,这样会使孩子渐渐变得对谁都不讲真话了。
二、坚持说服教育。惩罚不当是导致幼儿说谎的重要原因。当孩子做了错事,一些大人不是说服教育,启发孩子认识错误,而是粗暴地训斥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当孩子再有什么过错时,为避免挨打、受惩罚,就会千方百计的不让大人知道,不说真话。孩子有了过失,大人要耐心的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是孩子懂得只要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
三、家庭和幼儿园要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密切配合是培养幼儿不说谎的、讲真话的重要条件。有的教师和家长或者是家长和教师联系很少,使一些会说谎的幼儿在教师和家长不通气的情况下受不到教育,谎话就会越说越多,发展成有意骗人。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要密切配合。
一年级:潘丽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