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28 08:08:03
|
只看该作者
四、议——研讨探究,解决疑难
1、斜风细雨不须归,斜风细雨不须归,风啊,雨啊,都来了,小渔翁,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啊?
预设a因为是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准备充分所以不想回家
B因桃花美而不愿归, 链接李白诗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桃花总是代表着仙境,世外桃源
C因为白白鹭的美而不想归时,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总是飞得那么高远,
与大自然那么亲近,渔翁的心也跟着白鹭在蓝天碧水间翱翔啊
D讲到鳜鱼时,设疑:是啊,这么肥美的鳜鱼,渔翁是不是钓了很多呢?
渔翁仅仅是因为景美而不想回家吗?这还和作者张志和有关系,他有一个秘
密,想听吗?张志和爱钓鱼,可他的鱼钩上从来不挂鱼饵,你有什么疑问?
这还得从它的生平说起(请你默读)
2.读完了资料,我们想想,渔翁仅仅是因为景美、心情好而不想回到吃饭
睡觉的小家吗?
3.是啊,在这首词中,渔翁的生活就是作者张志和所向往的生活,他放下了
名利,得到了他喜爱的田园生活。
4.远离了朝廷的,看着眼前的美景怎不叫他流连忘返?让我们也沉浸在这样的
美景中,尽情去享受吧(背诵全诗)(配乐)
五、拓——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1.补充词:以渔歌子为词牌名的作品还有很多,请同学们看看资料,选择喜欢的一首读读,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
2.其实词一开始创作出来是让人唱的,我们来听听渔歌子是怎么唱的,喜欢的同学可以跟着唱一唱。
3.课堂作业
Pck分析:教学中,我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时先引导学生找出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再引导学生想象色彩:如果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那些色彩呢?为什么?并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词中的画面。然后进一步引导“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你能把看到的西塞山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恍然大悟:原来想象不仅要用脑,而且要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融为一体,发挥各个感官的作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徜徉于想象的海洋中,学生“未品诗先入画”,在画中感受作者描述的意境,并逐渐走入意境,这也为朗读打下了良好基础。教师不必刻意讲解,学生就能在自由想象的空间中品味词中精华,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学生对于词中每一句画面的描述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但作为老师,我没能引导学生将这首词的完整印象作一次整理。在学生分句描述后,如果此时让学生闭上眼睛,重温浏览过的美景,将“身临其境”后的所看所想用语言描述出来,相信学生会更容易把握全词的精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