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课词义教学片段欣赏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28 08:02
标题:
小学语文课词义教学片段欣赏
【自己设计的词义教学片段】
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这样的骨髓,在没有亲缘关系的十万个人里,大概才能找到一个。但是,钱畅是幸运的,几经辗转,这样的骨髓终于找到了,就在一位台湾青年的身上。(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第7册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师:小钱是幸运的,他能找到骨髓。他都到哪里找?
生:杭州、北京、温州。……
师:他仅仅在国内找吗?
生:不是
师:他还可能去哪里找?
生:国外、意大利、台湾……
师:他通过哪些方式找?
生:网络、报纸、电视……
师:刚刚我们用从不同的地方找,用不同的方式找,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骨髓,这就叫“几经辗转”。
【这个教学片段运用了词义教学PCK中的还原生活情景,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
【一般老师的两则词义教学片段】
“憧憬”的意思。(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第5册课文《风筝》)
师: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师:谁能想象一下?
师:这就是“憧憬”。
【本片段教学是运用了词义教学pck中的借助语境使抽象词语具体化】
“风餐露宿”的意思。(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第5册课文《孔子拜师》)
师:给“宿”组词。
生:住宿、宿舍、留宿、宿营……
师: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
师:“露宿”就是?
生:住在野外。
师:“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
生: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这个教学片段运用了词义教学PCK中的还原生活情景,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28 08:02
【特级老师设计的两则词义教学片段】
1、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的时候,巧妙地理解了“司空见惯”的含义。教学片段实录如下:
师:看来,你们真是太听话了,都成习惯了,要想有问题都很难。(众大笑)司空见惯理解吗?
生: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生:经常看见的事就习以为常了。
生:见的次数多了就见怪不怪了。
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生: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山。
师: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不从西边升起,从东边落山。(众笑)
生:我们每天饿了都要吃饭,困了都要睡觉。
师: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不是饿了要睡觉,困了要吃饭。(众大笑)
生:白天升起的是太阳,晚上升起的是月亮。
师:一天又过去了。(众笑)从来没有想过这流过去的时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些现象都是司空见惯的。你们对“司空见惯”的理解是就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有谁想过“司空见惯”这个词语怎么来的?为什么叫“司空”“见惯”呢?
生:(惊异地)没有!不知道!
师:我们对于熟悉的事物常常失去好奇心、探究欲,也就没有问号了!“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职,专门掌管建设工程,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部长。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大诗人刘禹锡喝酒。酒席上叫歌妓劝酒,并歌舞助兴,极尽奢华。刘禹锡就写了一首诗:“高髻云环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原是一首讽刺官员花天酒地奢侈生活的诗,后来就有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明白了吧?
生:(恍然大悟的样子)哦!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28 08:02
【本片段教学是运用了词义教学pck中的借助语境使抽象词语具体化】
2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执教《槐乡的五月》一文的时候,巧妙地理解了“傻呼呼”的含义。教学片段实录如下:
师: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傻乎乎)
生:(齐读)
师:“傻乎乎”的意思懂吗?
生:很傻的意思。
师:你这个人真傻!你这个人真是傻乎乎的!意思一样吗?
生:语气不一样。
师:我说你傻,生不生气?我说你傻乎乎的,生不生气?
生:说我“傻”要生气,“傻乎乎”就不太生气。(众笑)
生:“傻乎乎”不是真傻,是傻得有些可爱。
生:“傻乎乎”是有点喜欢的意思。
师:课文中说那位小朋友“傻乎乎”的,你怎么理解呢?自己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自读)
师:你读出来这个孩子真的傻吗?
生:不,他有点……
师:你也成了傻乎乎的了。(众笑)
生:有点可爱的傻。
生:陶醉了,被槐乡的香气陶醉了。
生:喜爱这个地方,不想走了。
生:他已经忘记了自己,被香气迷住了。
师:喜爱这个地方,陶醉了,所以说他“傻乎乎”了。
【这个教学片段运用了词义教学PCK中的还原生活情景,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