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含三个内容:1.通过对几组情景的判断,使学生分清生活中常见的自觉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树立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意识。2.通过对两个情景材料中主人公做法的分析,启示学生: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中学生要逐步学会使用监督权。3.通过对两个情景材料中主人公做法的分析,启示学生:中学生要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并且机智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一节内容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延伸,将前面讲述的道理落实在对中学生的行为要求上。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感受能力较强,对知识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在教学中主要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辩证地分析社会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监督意识、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能力:提高学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监督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的能力;培养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知识:知道青少年应该自觉守法护法,学会监督;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使用监督权。
教学过程
一.小品欣赏,导入本课:
请两位学生表演小品《上学路上》
师提问:你认为在交警公报私仇,乱罚款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怎么做?哪一种做法最明智?为什么?
生:思考回答,师小结——引入课题。
二.自测列举:
1.请学生完成教材上的7个情景测试,检测自己是否具备了基本的法律常识。
学生: 自我测试、回答
2.列举:自觉守法成为了中学生的主流,你在自觉守法方面有哪些事情做得比较好?
学生举例
三.思考探究:
1.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材料一“江涛出的什么招”和材料二“王雅给市长写信”的故事,
议一议:正确行使监督权利需要我们具有哪些素质以及可采用哪些有效方法?
学生: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回答
师:结合学生回答小结归纳。
学生:一齐读指点迷津理解
2.组织学生阅读小字材料三“赵明妈妈买到注水肉”的故事。
师提问:为什么赵明对妈妈说“不能放过这种违法现象”?他们母子俩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制止商贩的类似不法行为?
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过度
3.引导学生阅读小字材料四“中学生智斗歹徒”的故事,
师提问:这位中学生如果不动脑筋,简单蛮干,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这个案例给了我们哪些方面的启示?
学生:阅读、交流、发言
四.本课小结归纳
师生齐读《普法歌》,结束本课教学。
五.作业设计:
“对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我们无权过问,也没有办法过问。”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