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左右》教学实录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20: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0—61页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左手、右手”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导入
师: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左右。
师: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看书知道的。生2:妈妈告诉我的。生3:我猜的。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左右”两个字。
师:关于“左右”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们身上有左手、右手。
(重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建构知识的体系。)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想一想,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生1:我们用右手写字。生2:我们用右手拿筷子。
师:在做这些事时,左手在干什么?    生:吃饭时我们用左手端碗、用右手拿筷子。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下面,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兴趣盎然:“左眼、右眼、左耳朵、右耳朵、左脚、右脚……”有的同学还边说还比划。)
3、小游戏: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机器人的游戏。老师做遥控器,同学们来做机器人。遥控器发出指令后,看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对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学生玩得特别开心,有的学生不小心左右搞错,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通过游戏,在欢声笑语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为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奠定基础。
二、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         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         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   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   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都不一样? 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样东西,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掌握以“谁”做标准来确定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3、“小考官”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小考官”的游戏。×××,我问你,尺子的左边是什么?生:是橡皮。尺子的右边是什么?生:是文具盒。师:谁想学老师的样子,也来试一试? (小组内同学互相提问)
师:如果把学具打乱,你会玩吗?好!看哪组玩的最好!
4、说一说:你相邻的同学都有谁? 生:我左边的同学是赖苑平、右边的同学是万旺。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         找一找。(屏幕演示图意)
师:星期天,这位小朋友想到小明家邀他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在几号房吗? 生:小明家住在7号,因为三楼的左边是7号。 2、         想一想
师:刚才小朋友们帮小明解决了困难,那么也请你们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教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生1:老师举的是左手。  生2:不对,我认为老师举的是右手。 师: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小朋友举的手是相反呢? 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巧妙地用设疑的手法让学生判断教师举的是不是右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奥秘。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         动脑筋题。(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小聪问大家: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1)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2)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为准。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 2、桌面游戏:开汽车
游戏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将准备好的八张硬纸条,拼成一个十字马路口,每组拿出两辆玩具汽车在马路上行驶,先由小组长发布命令,客车和货车转弯的方向。剩下观看的同学要看客车和货车转弯的方向是否正确,随后四人轮流玩游戏。(同时播放《我是汽车小司机》音乐) (学生情绪高涨,开始了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行动,主动体验和感受左右的相对性。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六、运用所学知识组织下课
(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你见过别人握手吗?    生:见过。
师:经常用哪只手握呢?    生:右手。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今天大家合作得非常好,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我们就下课。
(这时,学生十分高兴,有说有笑地伸手去握,有的学生不小心出现了错误,一看别人伸出西边的手,自己也伸出了西边的手,结果伸出去和对面同学握手很是别扭。别的同学喊道:“伸自己的右手。”大家伸出了右手,感觉很协调,开开心心地握手下课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20:21: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这节数学课,我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会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整节课的数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机器人的小游戏,课伊时,趣味就生。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考一考,演一演,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课之中,趣越浓;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当小司机、开汽车的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下课了,学生还不舍得离去,还缠着老师:“这节课真好玩!”----课已尽,趣犹存。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未分选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让学生找自身的左和右,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机器人的游戏……。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学会生存所必备的本领。

3、巧设活动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景化。如:让学生按一定的位置摆放学具、当汽车小司机、让学生上下楼梯。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整节课我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较好地体现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 11: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