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1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七册《让爷爷奶奶高兴》公开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1:5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让爷爷奶奶高兴》是 “关心你,爱护他”中的第一个话题,它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我与家庭中“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长辈。”的内容。
学情分析
让学生学会做人,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本门学科的主要任务,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此时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明礼仪习惯,每一个人都要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培养人的责任感,才此基础上认同关爱老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爷爷奶奶过去及现在为家庭与社会作出的贡献,对老年人产生敬意,尊重老年人。
2 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爱好习惯,理解老年人的感情需要,并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3 了解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及设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老人的了解,从中体会到老人对自己的一片爱心。
难点:了解爷爷奶奶过去及现在为家庭与社会作出的贡献,对老年人产生敬意,尊重老年人。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1:5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1-18 12:00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本课


引导和带动学生做对口令的游戏,并积极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爷爷奶奶。
提示:我的 (     ),年轻的时候做过 (      ),现在做 (       )。兴趣爱好(    )。
参与教师预设的对口令游戏,根据教师的提示提纲介绍自己的爷爷奶奶。
通过对自己爷爷奶奶的介绍,了解爷爷奶奶过去及现在为家庭与社会作出的贡献,对老年人产生敬意,尊重老年人。
活动环节


通过组织模拟情景,引导学生了解老人的心理特点和爱好习惯。
通过“我说你猜”角色体会,引导学生理解老人的感情需要。
参与以下情景的再现:
情景一:每次和爷爷奶奶分手时,他们总是要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因为……
情景二:我每次出门,奶奶总是要一遍遍地叮嘱。因为……
情景三:我们去看望爷爷奶奶时,他们总是做上一大桌菜。因为……
通过“我说你猜”的活动,分析原因,了解老人心理,体会老人对我们的爱,理解老人的需求和感情需要。
通过角色扮演,结合自身实际,更能很好体会自己的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也方能更好的了解老人的心理及需求。
知识渗透


介绍相关尊老敬老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理解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树立敬老爱老的正确观念。
从传统、道德及法律角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对老人的观念。
课程总结


以“我能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其他老人做些什么?”为题,引导发言,并以此做为学生课外实践的作业,升华本课主题。
言、行统一,既引导学生说出我能做什么,还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尊老敬老的好儿童。
学以致用,品德课上尝到的东西还是要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体现,这才是品德课的真实价值。
板书设计


让爷爷奶奶高兴

1、我的 (     ),年轻的时候做过 (      ),现在做 (       )。兴趣爱好(    )。
2、爷爷奶奶这么做,是因为(     )
3、爷爷奶奶需要(     )
4、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12:00:0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上完了本节课,反思一下本节的教学,我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在 “我说你猜”的活动中。学生参加活动比较踊跃,过后让学生说说此时的心情怎样,进而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对家里老人有没有类似的做法,总之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亲身体验老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增强自己平日行为方式的判断力。
本节课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是学生的课前准备不太充分,大多数学生只是单纯的把调查表填完,没有进一步调查发生在老人身上的故事,没有尽可能多的了解老人过去的生活。
在本课后,我准备利用家长会的机会,了解一下学生在家中对老人的态度及行为有无变化,并以此做为思品课的一个评价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7 07: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