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0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9:0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如何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
泗县第四小学 刘咏梅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随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颁布,这门新课程就在全国教育园地的土壤中开始生根了。我校也全启动了《品德与生活》的课改实验,随着课程的实施,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实实在在地感觉这门课程的新鲜气息,也感受到课改的迫在眉睫,更深刻地感悟到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下面就我个人对《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说点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角色,发展自我。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教学活动是程序化了的,由教师领着孩子从一个环节转向另一个环节。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在目前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每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转变以前“教书匠”的身份。而这门课程的自身特色在更大程度上引导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改变自己的角色。她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位对儿童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和作者。她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一次次地教学,也不再是一位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老师了,而是一位能与孩子一块儿活动、一块儿学习、一块儿游戏的好朋友。
如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的《我们分享  我们快乐》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它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根据品德社会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我把整节课设计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具体安排如下:全班分成6组,每组8人。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我设计了如下游戏:
师:(过渡)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课件出示: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一个同学站在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这时,小明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小明该怎么办呢?
师:你们想小明会帮助他吗?怎么帮助?老师补充一下,小明家离学校很近。请大家小组内以游戏的形式演一演。
游戏结束后,出现了这样三种情况:
1、小明把伞借给那个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2、小明让这个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伞给他。
3、小明把这个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
我让学生根据这三种情况进行集体讨论,生1:选第二种。因为小明离家很近,所以
他可以回家取伞借给这个同学。
师:为什么选第二种而不是选第一种或第三种呢?生2:选第一种情况,小明自己衣服会淋湿,会着凉感冒。第三种情况也不合理。如果同学家很远,他就会走很长的路,花很长时间,所以是第二种情况合理。
师:对,在生活中你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老师希望你们在帮助别人时,能正确选择最好的办法。
在上面的游戏中,学生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互动中,鼓励学生迈出自己的小天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多听听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获得新的启迪。在游戏活动中,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公平对待,通过角色的转变,获得自身的发展。
二、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是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注意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这时同学们的发言会特别积极,如教学《家乡变了》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知道“三废”污染的严重性,理解环境为什么亮出了“黄牌”,这时可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看到的污染的情况。这时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工厂冒的黑烟,污染空气,灰尘非常多,穿一天的衣服,领子就很黑了。”有的说:“工厂排除的污水流入新汴河,河水被污染了,鱼常常被毒死很多”。有的说:“废渣、垃圾处处可见,看到可难受了。”有的说:“有的人不讲文明,垃圾乱扔,苍蝇到处飞。有的还从楼上往下乱扔东西,都砸到了过路行人。”……这时老师再引导大家说一说,环境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说了,有的说:“我们要多种些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家乡。”有的说:“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家乡”。有的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这样,在同学们激昂的发言中,课结束了,效果非常好。
又如在教学《江南水乡》一课时,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所见所闻,谈一谈发展经济的意义,这个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是只要引导好,孩子们同样能说出所以然来。有一个同学这样说的:“我的家乡原来是一条崎岖的小路,一到下雨满是泥泞,无法行走。现在已是一条宽敞的公路延伸到家门口。家里电灯、电话、电视机、电冰箱、电脑样样俱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9:05:29 | 只看该作者
三、教学环境,贴近生活。
新课程呈现的文化是儿童的文化,要求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也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就是以儿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它面向的是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所选的题材都是来自于儿童生活,来自于他们所喜欢或探究的主题,所营造的学习环境的非常自然的。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其中有一个情感目标是让学生真实深刻地体会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在教学时,我选择了一个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从发生在这位小男孩丁丁身上感人的故事,来想想自己家人曾经为“我”做过什么?这一下大大启发了学生。教室里忽然变得很热闹了,大家都争相发言,还有的甚至说出了感谢家人的话。要学会表达对家人关爱自己的感激之情。原本是第二课时的目标,但就是因为这些都是发生在孩子们自己生活中的事,太真实了,所以孩子们也有感而发,也真正地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想找机会感激父母的培育。
又如:《平安回家》这一课,可以和当地交警大队联系,和交警同志在一起将学生带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中去进行体验。学生可以一边走,交警同志在一边向同学们介绍沿途标志的名称、作用和意义以及在马路上行走时该注意的一些安全常识,要求学生边听边说记,最后将学生带到最近最繁华的十字路口,让学生观察行人如何过马路,怎样行走才安全。回到课堂中,学生在汇报时很自然的联系到刚才看见的情况和平时遇到的事情。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学习到了交通规则,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所需,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能力。
四、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品德与生活》并不是一门纯粹德育教育的课。 在这门学科中到处弥漫着其他学科的气息。尤其是自然科学以及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丰富而且极富童趣。既有突出品德教育课程,例如:《我的家人》、《我的伙伴》;又有突出科学探究的课程,例如:《我换牙了》、《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又有表现集体生活的内容,例如:《新朋友新伙伴》等等。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的生活变得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爱动脑、有创意,很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在这种课程的培育下,学生不仅仅是“道德人”,更是一个热爱科学善于探究的“科学人”。同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开放”这一特性。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这种广博的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认真领会《课改》精神,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造我们的课堂,在教学中应重在挖掘教材,创设学习情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社会知识,还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5: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