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景引入,感受新知
二、活动体验,揭示新知
三、深度体验,理解新知。
四、解决问题,运用新知。
五、课后延伸,拓展新知。
| 1、口述“两对父子每人都买了一顶帽子,为什么帽子的总数只有3顶?”的脑筋急转弯让学生回答,激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三个人?
3、师生互动:教师挑战。
4、揭示出两对父子中的一个人具有双重身份。
5、用手指演示。
(板书:既……又……)
1、游戏体验:
(1)找两个同学,两把椅子进行抢椅子游戏。
(2)再请4位同学做上台做“猜拳游戏”,胜出的一名同学和另外两个同学再参加“抢椅子游戏”。
2、教师就参加游戏的人数问题和学生争辩,并引导学生用呼啦圈进行印证,揭示出有一名同学具有双重身份。(板书:4+3-1=6)
1、请学生把套人的呼啦圈移动到黑板上,教师照着呼啦圈画出“数学双环”。(在双环上板书:猜、抢)
2、分别请参加“猜”和“抢”的游戏的同学把自己的名字贴到黑板相应的位置上。
3、根据学生贴名字的情况进行评价,揭示其中一位同学既参加了“猜”的游戏,又参加了“抢”的游戏。(板书课题:重复)
5、总结:右侧表示只参加猜拳游戏而不参加抢椅子游戏,左侧表示只参加抢椅子游戏而不参加猜拳游戏,中间表示既参加猜拳游戏又参加抢椅子游戏。
1、完成书上第110页的第一题:先让学生读题,再看一看这两个圆圈中的右圈表示什么?左圈表示什么?两个圆圈相交的部分又表示什么?请用“既……又……”来表示。
2、独立完成第110页的第2题。提醒学生先把两天进的货中重复的部分找出来,再列式计算。
3、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
调查:以组为单位,调查本组同学爸爸抽烟、喝酒的情况。并把调查结果用“数学双环”表示出来。
| 学生纷纷猜测。开始学生会觉得是四个人,继续猜想,可能是三个人。鼓励学生积极表述。
那个他既是儿子的爸爸,又是爷爷的儿子。
学生表示无法游戏,提出应该如何安排人数和椅子。 学生们用猜拳的方法决定游戏选手。
出现冲突,学生思考,并通过用呼啦圈套人的活动来印证参加游戏的人数。
师生共同将呼啦圈固定在黑板上,把名字贴在正确的位置。
确定既不抽烟又不喝酒的爸爸的位置。
| 设计悬念,理解感受,鼓励猜想,引发多元思维。 蕴涵重复的缄默。
制造冲突,体验新知,让所有学生真正参与。 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纠正经验偏差。
感受集合思想,在形象与现实中完成数学化的过程。
巩固理解,合理运用。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