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语文公开课《说“木叶”》优秀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9:2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三维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
三、教学方法:
    1、学生探究为主,师作引导;
    2、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筛选主要信息来解答有关问题,把握文意;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诗词填空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讨论明确,以上诗句中“落木”与“落红”分别是“落叶”与“落花”,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却用“落木”与“落红”?这个问题我们请著名学者林庚先生来作解答,导入课文学习。
二)释 题:“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三)作者介绍(指生读屏幕上内容)
四)研读课文(老师作方法指导:各种读法结合,通过抓文段中关键词句,筛选有效信息,来把握文意,回答有关问题。)
1、略读文章前三段,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本文谈到了一个什么文学现象?
2)“木叶”是什么?对此作者有何质疑?
          3)“木叶”到“落木”,其与“落叶”或“树叶”的不同,关键点在哪?
          4)小结前三段:我国历代诗人们钟爱“木叶”这一形象,其关键在“木”字。(下文具体分析“木”的特征。)
2、重点研读第4、5、6段(全文中心)
         1)读第4段,探讨以下问题:
        (1)“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2)生读这段内容,找出引用的诗句,仔细体会其内涵。
(方法:找文中关键词句来谈)
       1) 体会“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高木”的意味。
2)  体会“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高树”的意味。
(3)比较其中不同,由此概括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是否还有别的特征?引入第6段研读。)
2)读第6段,明确下列问题:
        (1)概括“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2)品读比较文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与“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蕴。
       (3)填表比较“(落)木(木叶)”与“树(叶)”的不同,进一步明确“木”的特征,以突出强调。
3)读第5段,分析“木”何以会有如此特征,探讨诗歌语言的潜在暗示性问题。明确:
(1)文中是怎样具体阐述这一问题的,结合实践准确把握其内涵。
(2)明确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观点是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
3、读第7段,作全文小结。
4、全文思路梳理,整体把握。
五)拓展练习。运用文中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这一观点,学以致用,作连线题。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课后作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8: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