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20:2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新和革命的主要过程;记忆中华民国建立的有关史实。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材料,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争取认识和评价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和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url=]\\\[/url]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社会根源
    2、组织根源
    3、政治纲领
    4、思想舆论
    5、起义锻炼
(二)武昌起义一起初步成果
    1、起义爆发并胜利
    2、成立革命政府
    3、重大影响
(三)辛亥革命的两大成果与最终结局
    1、两大革命成果
     (1)成立中华民国
     (2)颁布《临时约法》
    2、革命的最终结局
      (1)清帝退位
      (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情景营造:问题探究:“直面危局,20世纪初,中国三大政治力量(清政府、资产阶级立宪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变革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甲方:中国应该选择君主立宪道路。原因在于君主立宪是温和式的渐进改革,适合中国国情。1840年以来中国遭受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动乱,社会破坏严重,温和的改革可确保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并且当时清政府应经实施了新政且进行了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固然存在明显不足,但其力度也是为历史所罕见。君主立宪道路可行。
乙方:中国应该选择革命的道路。原因在于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是世界大势,是顺潮流而动,且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统治者的专制意识与一般民众的子民心态根深蒂固,非革命不足以根除封建余孽,从而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课堂设问:君主立宪道路与革命道路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你更倾向于那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如何认识中国实践选择的道路?
让课前已做好准备的两个小组成员代表展开讨论。
根本区别:君主立宪是改良,主张维护清政府统治,但必须改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革命道路主张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辩论观点:问题谈就中甲、乙栓方的变数都与历史相符,且都有一定的道理。
实践选择:资产阶级革命——1898年康梁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清政府虽有改革,但几乎每次都是在形势急剧恶化的情形下被动进行的,难以挽救时局,且改革本身也存在明显不足。很多立宪派都反对,从而出现分化。
设计意图:本问题探究的内容,虽非课标要求的学习要点,但实为理解本课知识的根本。
这一设计的所有制试点权威教材所设计,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它将散见于教材上的、缺少必然联系的知识用“变革20世纪初的中国的理论与实践”之一主线来统领,简化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体现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有关辩论的两段文字,是笔者依据改良派余个名牌的思想核心而草成的文字,目的是简化“问题探究”,将学生难于把握的论战观点转换成较易把握的问题。
   教学演示: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辛亥革命终于在湖北武昌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第一个省级革命政府。在一个多月内全国就有十多个省区脱离清政府而宣布独立。清廷统治虽存,半壁江山已失,是以土崩瓦解。
课堂设问: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原因与条件各是什么?
提示:(1)原因:民族危机的加重与清政府“新政”变革的局限(2)条件:组织准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政治纲领: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舆论: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义锻炼:革命党人发动皖浙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二)武昌首义及其初步成果
课堂设问一:武昌起义的胜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提示:(1)起义爆发并胜利:1911年10月10日;(2)成立革命政府:湖北军政府,都督实力远红;(3)重大影响:十多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
教学演示:演示有关辛亥革命的几则史料幻灯片,内容如下:(1)黎元洪,清朝官僚,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后出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2)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预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3)11月,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自认都督,挂起了“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旗子,并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江苏就这样“和平光复”了。
课堂设问二:武昌起义是否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1)一些革命党人对革命存在一些错误认识;(2)存在旧官僚投机革命的现象,一些旧官僚混入革命阵营。
设计意图:在设计中通过三个问题、两张幻灯片的形式将课标的学习要点集中展示,以期达到下述目标:展示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架构,以期与学生思维进行比照,使学生在比照中掌握方法。
教学演示: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取得了初步胜利,并建立了第一个省级革命政府。清廷虽已土崩瓦解,但帝制政府尚在,国家仍未真正统一。
(三)辛亥革命的良大成果与最终结局
课堂设问一:武昌起义之后,辛亥革命的形势有何新发展?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提示:(1)成立中华民国;(2)颁布《临时约法》,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课堂设问二: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如何?
提示:(1)清帝退位;(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课堂设问三:辛亥革命又和重大意义?
提示:(1)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3)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课堂总结:展示有关袁世凯的历史图贫或漫画及文字说明。
总结设问一:袁世凯为何会成为多方看好的炙手可热的可稳定时局的人物?忒何会成为中华民国的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提示:(1)袁世凯:操纵北洋新军,掌握清朝军政大权,具备一定的历史资本;(2)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3)资产阶级革命派:政府的财政困难,同盟会的涣散,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混入与破坏,脱离群众,软弱妥协。
总结设问二:辛亥革命究竟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你是如何认识其最终结局的?
提示:成功方面:(1)推翻清王朝,结束统治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2)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是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打击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5)为民族资本主义得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6)影响近代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失败方面:(1)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2)为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名无实;(4)没有明确认识和提出反帝目标。
(四)本课内容总结
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主张“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敢于向几千年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制度和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宣战。他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期望中国迎头赶上世界上先进的国家,并为推动实现这个美好理想而顽强工作。他历经险阻,但百折不挠,忠实地实践了他所说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
五、教学反思
初中教材已涉及的改革、改良与革命的概念,时初中生还无法深刻领会的东西。作为历届本课的前提,这些指示电影在课堂之上予以消化,从而扫清学生理解障碍,强化对本课的深层认识。学生能力的提高有一个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高一初始阶段可恰当突出学生的形象思维训练,从而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打下根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3: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