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实验教学的看法见解
期中考试后进入选修课程的教学,为便于实验教学的进行,选修一与选修三合并开设,感觉在安排上还是比较顺当。实验准备好了就上实验课,否则就上理论课。
实验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实验课的效率低下却始终让人比较郁闷。原因何在呢?
首先在于生物学本身的一些实验特点,决定了课堂分组实验的方式难以高效。比如,PCR实验,看起来很“高科技”,但从学生操作的层面来看实则很简单,就是两个操作:一是用移液器将反应体系加入EP管,二是加石蜡。余下的工作就是由PCR扩增仪来完成的了。如果4人一组,意味着最多只需要2个同学作两个简单的操作,其余同学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学生没有经过对反应体系的配置,也没有对PCR扩增仪进行设置与操作,这样的实验其操作价值无疑就是大打折扣的。那么是否可以将反应体系的配置,PCR扩增的循环设置都留给学生去操作呢?面对一节课只有40分钟,全班少则30多人,多则40多人,根本无法实现。再如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实验,学生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在DNA样品中加入荧光染料,然后在琼脂胶上点样,接下来的操作又是由仪器来完成的了。与PCR类似,如果制胶、混合液配制等均由学生课上完成,那就无法点样看结果,因为时间根本就不够;如果要看到电泳的结果,那就只能事先制好胶。再如,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一节课中的大部分时间实际上是耗在看蒸馏的过程上,实际的操作非常有限。个人以为,这些实际并不适合于班级授课下的课堂教学,它更适合于课堂之外学生兴趣小组的操作。从课程设置来说,安排并没有什么不当,因为选修模块的内容,本就不是对全体同学的要求,当真正成为“选”的时候,学生就分散了,人数少了时间有保证了,这些实验的作用也就能真正发挥了。但目前的选修已成为必修,除文科班不学之外,其余的同学一视同仁,这就使此类实验陷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做之低效,不做又不忍心让学生放弃接触的机会。
其次是班容过大,严重制约实验课的效果。我教的3个班,(1)班32人,(8)班46人,(9)班49人,(8)(9)两班的班容几乎是史无前例了。人数过多一方面带来分组的困难,学生操作机会减少。学校实验室配置的时候,位置最多只有48个,那已是极限,如果9班全体同学到位,有同学位置都没有了,更别说人人动手。在普通班可以2人一组或3人一组的实验,实验班每组的人数明显就需要增加了。接将到来的组培与微生物实验就更让人纠结了,无菌操作台一次只能容纳16人,一节课最多分二批操作,那也只能容纳32人;如果开两室,则意味着一个教师要兼顾3个室中的同学,分身无术!人数太多的另一个明显弊端是组织教学的困难。实验班的孩子本就活跃好动,在实验室中上课学生更是活跃,这给组织实验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依我之见,此类实验课人数最好能控制在20人以下,最多不能超过30人,否则效果必然要打扣。去年去澳大利亚参观学习,他们的实验室设备与我们比差得很远,他们的教师上课时也没有设计什么讨论与探究,但他们的一大优势就在于人人能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对每个同学进行指导,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学生人数很少,少则几人,多则十多人。
第三,课堂时间40分钟的改革对于实验教学带来的影响也是负面的。学生来实验室上课几乎没有什么时候会是非常正点的,学生从教学楼跑到实验楼,再爬到5楼,耽搁3分钟很正常,耽搁5分钟也不少见。这样,为了完成实验,教师不得不压缩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得不压缩有些操作,将准备工作提前并尽量准备充分,课上学生照方抓药完成基本的操作。诸如人教版教材中设计的,用探究思路组织选修一实验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我们是无法做到的。良好的愿意在课堂中只能付诸东流。
当然,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在实验教学上研究不够,缺少有效可行的措施。期待着有人能给我们一剂良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