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过程分析 | | | |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有理数加法法则以及小学所学过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 建构主义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有理数加法及其法则,以及学生以前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是本节课深入研究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 | 计算: (1) 30+(-20); (-20)+30. 观察这两个式子有哪些异同点? (2)[8+(-5)]+(-4); 8+[(-5)+(-4)] 并观察这两个式子有哪些异同点? | 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 | 学生讨论探究后发现:上面所给的(1)中两个式子的加数一样但位置不同,而加数的和不变:(2)中两个式子三个加数也一样,先算前面两个与先算后面两个加数的和对最后的结果不影响。 问:这体现了有理数加法具有哪些运算规律呢? | 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 | 归纳: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 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定理等)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 ,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详细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 | 例:运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8+(+3)+(+17)+(-12); (2)(-7.125)+(+5)+(﹣17)+(+ )+(-5) | 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通过两道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归纳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的一些规律,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 | 归纳: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加---“相反数结合法” ②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 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 | 书上练习: 1.计算: (1)23++(-17)+6+(-22); (2)(-2)+3+1+(-3)+2+(-4) 2.计算: (1)1+(- )+ +(- ); (2)3 +(-2 )+5 +(-8 ). | 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上诉所总结出的各种在加法运算律为前提下所进行的结合法化简方法 | | |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几道可以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的题目并要求学生合理应用加法运算律,这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
五、评价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精心设计了两个较有代表性的例题,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并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最后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有理数加法的两条运算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欣赏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我力图做到简洁明了,这样即起了示范的作用,又留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 课题: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有理数加法法则 例1 练习: 有理数加法交换律 运用加法运算律简 a+b=b+a 化有理数加法的几 有理数加法结合律 例2 种方法小结 (a+b)+c=a+(b+c) |
以上就是我从“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三方面,对本堂课进行的阐述,不足之处,敬请指教,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