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巧用数字串、谐音诀,掌握33个语文知识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0-14 21:36
标题:
巧用数字串、谐音诀,掌握33个语文知识
巧用数字串、谐音诀,掌握33个语文知识
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实验中学 张庚昌
一、语文知识点重要性
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二十年,笔者发现,各种类型的语文考试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是最易失分的,存在的问题,有的是不知所云,有的是审题不清,有的是答非所问,有的是方法不当,还有的是回答不全等等。而这其中,文体知识掌握不清,造成的错误是最大的硬伤。当然,很多语文知识,学生并非都不知道,而是缺乏一个系统的梳理,显得零散、不条理。这样,在考试中就可能不知所措了;这就如同电脑里存放的资料,倘若随意乱放,用时却半天找不到甚至还造成死机。所以,要提高语文整体成绩,搞清这些必要的语文知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自己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东西,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巧用数字串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是按各种不同文体来给学生讲授语文知识,一方面这些知识枯燥,学生缺乏新鲜感,难于真正分辨清,掌握好;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不同文体之间的对比,考场上学生依然可能想不清或不全。现在,我们不妨,像串珠子一样,用1-13这十三个数字“线”,把这些语文知识串起来,这样清晰条理,方便记忆。各个数字分别代表该知识点包含几类或几种,具体如下(同一数字下多个知识点时,按语法,记叙、说明、议论顺序):
1.议论文只有(1个)中心论点(分论点可以有几个);
2.一篇文章属于第几人称写法有(2种):第1人称写法、第3人称写法,
描写角度有(2种):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说明文分类有(2种):按内容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2种):立论、驳论,
议论文的论据有(2种):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词语感情色彩(3种):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的要素有(3个):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说明文的要素有(3个):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议论文的要素有(3个):论点、论据、论证,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3种):顺叙、倒叙、插叙,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3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文章中的人称有(3个):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一般文章的结构方式有(3种):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
议论文结构(论证的基本思路)有(3步):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4.现代文学有(4大)样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句子类型(句式4种):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的情节安排有(4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4种):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5.短语类型有(5种):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动宾短语,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5种):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有(5种):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一篇文章的表达方式有(5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6.句子成分有(6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记叙文、消息的要素有(6个):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线索有(6种):人物线索、事件线索、物品线索、时间线索、地点变换线索、感情线索;
7.复句(关联词)(7类):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
8.修辞(初中阶段掌握8种):夸张、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9.病句类型有(9种):滥用否定(否定不当)、用词不当、词序混乱(语序不当)、语意重复(句式杂揉)、前后矛盾(自相矛盾)、重复啰嗦、产生歧义、搭配不当(包括关联词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10.说明方法(10种):打比方、作诠释、摹状貌、作比较、画图表、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引资料、下定义;
11.文章一般表现手法(11种):夸张、比喻、拟人、对比、象征(托物言志)、衬托(烘托)、讽刺、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前后照应、设置悬念、想象(联想);
12.词性有(12种:6实+6虚):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13.标点符号一般(13类:8点+5标):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间隔号、连接号、引号、括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
其中,同一个数字“线”下知识点有多个的,为2-6,分别是:2(5)、3(9)、4(4)、5(4)、6(3),其余均只有一个,很好掌握。
作者:
中学生作文
时间:
2013-10-14 21:36
三、首字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的一种方法。谐音记忆法是各种记忆法中最常见的记忆法,采用首字谐音记忆法既形象巧妙又能完整牢靠,有时谐音的越形象越怪异反而越便于记忆。在记忆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某些零散的、枯燥的、无意义的识记材料进行谐音处理,以形成新奇有趣、富有意义的语句,这样就容易记住了。这里提供一下,种类在8个以上的语文知识口诀:
①8种修辞方法:夸比,你对,排饭设饭(夸比你对排反设反);
②9种病句类型:滥用词语前重启(歧)搭缺;
③10种说明方法:打拳(诠)摹作画,列举分引下;
④11种写作手法:夸比你对象,趁疯以前设想(衬讽抑前设想);
⑤12种词性:6实,名动形,数量代;6虚,副介,连助叹拟;
⑥13种标点符号:顿逗分居为探监(分句问叹间),连接引括省破书;
四、一些语文知识的答法(作用)
1.记叙文文章中心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人 +事+结果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2.记叙线索作用?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记叙顺序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5.写作手法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6.修辞方法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7.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8.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9.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总结,不妥之处难免,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