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76|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合集WORD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0:5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2012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合集WORD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rar (75.51 KB, 下载次数: 506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0:57:5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验人类探究宇宙和认识物质组成的过程。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宇宙浩瀚无边,有无穷的秘密等着我们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想像能力.
强调地球只是太阳的九大行星之一,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强调银河系很大,穿过也要十万年的时间.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1,强调宇宙很大.物质是运动的,举例 (包括化学生物方面的运 动),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初步建立学生的物质世界观.
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举例:分糖、分醋.着重帮助学生构建分子的物理模型和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推测原因.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阅读课本,对“任何物质都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进行讨论,参照图10.1—3思考.
思考:水、冰、水蒸气都是由什么分子组成,为什么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那么大的区别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阅读课本,学生描述插图10.1—6中的类比
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宏观均区别是由于微观结构不同造成的.知道水的态变化的特殊之处。
四、原子结构
抓住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这一特点展开,质子和中子能在太阳系中找到对应结构吗?突出物理学的对称美。
随着老师对原子结构的介绍,思考它的哪些部分跟太阳系相对应.用乒乓球模拟原子的结构。
提出问题:纳米指的是什么?纳米技术又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与纳米有关的事物.了解前沿科技发展状态。
了解纳米技术.知道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了解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

小    结:
板书设计:
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
质原有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三、原子结构
    纳米及纳米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0:58:0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质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新课教学
1.        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        质量的单位
(1)        国际单位:千克(kg)
(2)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        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        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    结: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0:58:0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质量
一、        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000进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        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        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        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P103:1;2




第三节 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
     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
   难点: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新课教学
1.        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 (克/厘米3)
木块1        5        10        0.5
木块2        10        20        0.5
石块1        10        4        2.5
石块2        20        8        2.5
(2)分析数据
A.        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        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        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 的物理意义。
4.巩固练习:《学物理》
小    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密度
1.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        密度公式:
3.        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        密度物理意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0:58:1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
    ●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

新课教学
1.        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2.        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图7-6、图7-7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看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
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
3.        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这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验操作。
4.        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本实验测盐水的质量的方法与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    (2)为了计算方法,盐水的体积应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验操作。
把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填入黑板的表格内。分析数据是否合理。
5.        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小    结: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原理:据密度公式:
3.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
4.步骤:参书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0:58:1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新课教学
1.        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小结本节知识要点
小    结:
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00:58:2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图像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多媒体图像“猎豹捕羚羊”的生存竞争中,体会速度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省时间。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新课教学
1.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
    提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要求学生利用小学学过的有关速度的知识具体回答:
!!利用前面比较百米短跑运动员同万米长跑运动员谁运动快的方法,算出在相同时间内甲、乙车行驶的路程。即算出它们运动的速度就可以进行比较。甲10秒行50米,乙2行8米。由此可知甲车运动的比乙车慢。(相同时间用1秒、1小时都可以。)
!!汽车所通过的路线长度叫路程。路程的单位是长度的单位,米或千米等。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间。只要用物体通过的路程去除于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知道了速度就能比较它们的快慢了。在此基础上,给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
   让学生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
  (4)单位:米/秒;千米/时
教师指出: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成的。常用的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每"。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
并推出: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1/3.6米/秒
(5)物理意义:5米/秒表示:1秒钟物体通过的路程是5米。
提问: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 答:它的运动特点是有时快,有时慢,到达中途车站时还要停下来。其特点为速度是变化的。
!! 教师指出: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这是常见的一种运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要求不很精确,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2.平均速度
(1)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s/t
  例题:课本第22页例题。教师进行规范化板演。并说明解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
解题规范化要求: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解计算题,要求写全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
!!3)解题过程,要求写出根据公式(或由此得到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    入已知数值和单位。单位要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
!!4)进行检验,无误后,写出答题。
3、本节知识要点小结
!!提问: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是什么?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读?怎样写?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
4.        单位:米/秒(国际)千米/时(常用)
1米秒=3.6千米/时;1千米/时=1/3.6米秒
5m/s物理意义:5米秒表示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
二、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2.平均速度计算: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s/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22: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