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的例4,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0:3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例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我在教学中,从生活中的数学着手引入两组乘法算式,就是:当一个因数不变时,积的变化随另外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第一组我们从上往下看这组算式时,会发现积随着其中一个因数的扩大而扩大,第二组我们从上往下看这组算式时,积随着其中一个因数的缩小而缩小)。在此课例中,学生将会经历研究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四个层次的学习过程。在这四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将会用到观察、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手段,并最终发现规律,归纳与验证规律,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索与推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学情分析

本课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该课例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课例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计算和合作交流,使学生知道积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引导和学生合作交流完成教学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2、 正确判断一个因数或两个数扩大(或缩小)的倍数,得出正确的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红牛图片

师:大家喜欢运动吗?(喜欢)。特别是夏天,要是运动之后很热,怎么办?(喝水,喝饮料等)。大家请看,这是什么?(红牛)。想喝吗?(想)。我也想喝?红牛一听是6元,我想买2听要花多少钱?大家帮我算算?(12元)。接着问:20听?200听?也能算出来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2= 12,6×20=120,6×200=1200。

2、课件出示桔子图片

师:现在街上桔子很多,想吃吗?(学生答:想)想吃就先回答我的问题,图片上的小金桔4元钱一斤,我想买5斤多少钱,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是多少钱?(20元)列式4×5=20元。接着问要是10斤呢?20斤呢?学生口算出后,师板书4×5=20,4×10=40,4×20=80。

教师任意指一个乘法算式,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学习积的变化规律

(1)出示题

6×2=12                    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观察发现

提问:观察以上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概括规律

(1)小组交流

请同学把你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发现其中的规律是: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积也会随着变化。

(2)集体交流

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3)概括规律

师: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1248        17×12=204

26×24=            17×24=

26×12=            17×36=

(三)、思维训练

    1、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有什么变化

18×24=432

(18÷2)×(24×2)=

(18×2)×(24÷2)=

(1)独立计算,发现规律

(2)集体交流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不为0),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积不变。

(四)、小结

 师 :在这节数学课上,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找到了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大家用自己智慧的双眼,聪明的大脑发现并运用了乘法规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学以致用,其乐无穷。下课后你们可以用今天的方法去探究新的规律,老师祝你们成功。

(五)、布置作业(练习九的第2、3、4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0:35:3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乘除法计算方法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后,有几点体会:

1、在充分经历中感悟。

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注意这一点,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充分地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2、在充分感悟中提炼。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此时,我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

不足之处:

3、教师的语言不够凝练。如:引导学生用计算器探索变化规律时,提的问题太多,不利于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

4、教师对有的知识还没有讲到。如:乘几就是扩大多少倍,除几就是缩小多少倍等。

5、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如:个别后进生没有积极参与,老师没有积极的指导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02: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