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分类”是把若干个研究对象按某种确定的标准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按照这一标准,凡是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某个相同点;凡是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分类和比较是相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所以,教科书在“比一比”之后及时编排“分一分”。
本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树叶、动物、交通工具、茶杯、文具等。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具有把这些物品分类的条件。通过分一分,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习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 例题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思想与方法。
例题呈现了两个物品架,左边的物品架上放了许多玩具,右边的物品架上放了许多书。每个物品架都分成四格。左边物品架从上往下各格分别放了汽车模型、球、积木、长毛绒动物等四类玩具,右边物品架从上往下各格分别放了《童话大王》《森林王国》《数学故事》《科学天地》等四种书。物品架上的物品很多,不仅摆放得整整齐齐,而且把相同的物品摆在一起,把不同的物品分开摆放。这个现象里面,蕴含了分类的思想和方法,是例题的教学内容与重点。教材要求学生说说“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引导他们思考这样摆放的方法与好处,从而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怎样分类。尽管教材里暂时不出现“分类”这个词语,用“分一分”来代替,也能达到教学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例题的教学不能草率,要紧紧抓住“物品是怎样摆放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观察、交流。首先看到两个物品架上分别摆放的玩具和书籍是两类不同的物品,体会这两个物品架把物品分成玩具和书籍两类。接着看到每个物品架的各格上摆放着同样的玩具或同样的书籍,理解这样摆放把不同的物品分开,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就是每一个物品架都把物品分成四类。然后感受这样摆放便于寻找物品,如果想玩球,就可以到左边物品架的第二格上拿取;如果要看数学故事,就可以到右边物品架的第三格上拿取……上述的观察与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分一分”是把相同的物体汇集在一起,把不同的物体区分开来。
2 “试一试”鼓励学生自己确定标准,尝试把树叶分类。
“试一试”要求学生把9片树叶放在3个筐里,这不应该是任意的摆放,而是有意义的分类,应该使放在同一个筐里的树叶有相同的特点。学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把形状相同的树叶放在同一个筐里;还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把颜色相同的树叶放在同一个筐里。由于9片树叶的形状特征和颜色特征都很明显,所以大多数学生是能够自己确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教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鼓励学生自己选定标准进行分类,教师尽量不在分类标准的选定上给予指点,更不要做出统一的规定。二是在交流中突出分类标准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分类结果的交流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如果选择的分类标准相同,那么分的结果也相同;如果选择的分类标准不同,那么分的结果就不同。三是分类的结果不能出现重复或遗漏,即没有哪一片树叶会被同时分进两个筐里,也没有哪一片树叶会分不进任何筐里。为此,学生分类结束以后,要引导他们看一看,是不是所有树叶都放到筐里去了?有没有一片树叶被放到两个筐里的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