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课程标准:
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基于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教材先编排“生活中的负数”,再编排“正负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悟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而产生了负数。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把运动引入数学中来,使学生初步感知数量的方向性和相对性。通过对0的进一步认识,感悟到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或者两种相反变化的原始状态,为以后函数的学习作铺垫。
基于学情分析
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或听说过负数,从生活中学数学,又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另外,学生经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3、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知道数可以分为正数、0、负数,理解分类讨论的思想。
4、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学习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评价任务:
1、借助课前游戏,能举例说出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能用正负数准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能准确把数分为正数、0、负数三类。
4、能用正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清楚地知道每一题中规定以( )正,确定以( )标准。
准备活动:
游戏——《反口令》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反口令》的游戏,开始吧?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比比看,谁反应最快。
预设:
上——下 左——右 高——低 前进3米——后退3米
上升5层——下降5层 多2个——少2个 买进7吨——卖出7吨
轻0.4克——重0.4克 赢3局——输3局 厚5厘米——薄5厘米
赚了128元——赔了128元 得到5分——扣除5分
存入100元——支出100元 零上6℃——零下6℃
顺时针旋转90°——逆时针旋转90°
师:反口令游戏到此结束。在这个游戏当中,我们体验了相反的意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相反意义量的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反口令游戏,让学生体验相反的意义,也为后面学生举例生活中相反意义的事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过跑男吗?(课件:跑男)那同学们一定知道9月7日跑男摄制组抵达洛阳进行第三季的拍摄。他们到达酒店后,需要去寻找钥匙,摄制组给他们了一个信息,(课件:2)他们快速的跑到了2楼,(课件:楼层)可是找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找到,钥匙还会在哪里呢?
生:-2楼。
师:同学们的反应真快。这里2楼表示什么意思。
生:地上2楼。
师:-2楼表示什么意思?
生:地下2楼。
小结师:看来咱班同学的生活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在2的前面添加一个数学符号,它所表示的意义就完全相反了。这个2楼表示(地上2楼),这个-2楼表示(地下2楼)。
【设计意图:借助跑男的情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调动原知识,找到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师:你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像这样地上2楼——地下2楼这样意思相反的事吗?
预设:
多3个 前进5步 上升5米 零上2℃
少3个 后退5步 下降5米 零下2℃
师:例子举的很好,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谁能像他一样简单的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想的很好,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他们都是(板书)——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通过举例,再借助他们的生活经验,也设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负数的产生就是因为我们生活的需要,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
三、建立概念,学习正数和负数的读写。
1、建立概念。
师:为了清楚地表示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到两种数。一种是我们学过的整数、小数、分数,这些都是正数。另一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负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题)——认识负数。
师: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到四百多年前,数学家们创造了用“+”“-”来区分正数和负数。
2、学习正数和负数的读写。
①正数读写
师:像这样多3个,就可以记作+3个。+3读的时候先读正、再读数。怎么读?
生:正三。
师:(板书:+3读作:正三。)举例+、+1.4、+7/8)怎么读?
生:正七、正一点四、正八分之七。
师: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②负数读写
师:像这样少3个,就可以记作-3个。-3怎么读?
生:负三。
师:(板书:- 3读作:负三。)(举例-7、-1.4、-7/8)怎么读?
生:负七、负一点四、负八分之七。
③小练习
下面的这些,请同学们选择一组你喜欢的,像老师这样写出来,并读给同桌听。
生活动,师下去指导。
④区分正、负号是否都可以省略。
师:表述的很完整。相信咱同学们对负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小结:添上负号就是为了与正数区分,这样正数和负数才可以分别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为了学生能准确读写正负数,并理解为什么正数的正号可以省略,负数的负号不可以省略。完成对目标2的检测。】
四、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理解0的内涵。
1、0的作用
师:刚才咱同学提到的用温度计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老师这里也有一支温度计,会看吗?我把它放大。你发现了什么?
师:0℃有什么作用?
生:分界点。
师:你们大家是不是都是以0℃为分界点的?我们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科学家把冰水混合物,也就是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这里把0℃作为标准。高于0℃就是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低于0℃就是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0℃上面的5就记作:5℃。0℃下面的5就记作:-5℃。
小结:看,一个负号就把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区分开了,简洁吧?为了更好的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是我们学习负数的原因。
2、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看看我们黑板上的例子,正数比0大还是比0小?
生:比0大。
师:负数呢?
生:比0小。
师:比0大的是正数,比0小的是负数, 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
生:不是。
师:对呀!同学们总结的很好。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分类
师:所以,从今天起我们把数重新分为三类。哪三类?(正数、0、负数)
【设计意图:结束学生熟悉的温度计,进一步感知学习负数的原因,并感知0的作用,完成正数、0、负数的分类。】
五、展开练习,拓展应用。
(一)相反意义的量。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我们接着来看。
1、得到——扣除
虽然10和20两个数不一样,但是得到——扣除也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存折,支出——存入
谁来说一说对这四个数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里支出和存入也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小结:同学们,为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正数的正号可以省略,但负数的符号不能省略。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我们接着来挑战。
【设计意图:体验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
(二)想一想、填一填
1.把下面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设计意图:能准确地把数分为正数、0、负数,完成对目标3的检测。】
2.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 )℃。
3. 向东走10米记作( ),向西走14米记作( )。
师:谁有不同意见。
师:所以我们要很清楚的知道规定()正。
【设计意图:能用正负数准确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4.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高于海平面的为正。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 )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 )m。
师:这里是以谁为标准的?
5.一袋阿尔卑斯棒棒糖的标准净重为200g,质监工作人员为了解该种棒棒糖每袋的净重与标准的误差,把棒棒糖净重205g,记为+5g,那么棒棒糖净重197g就记为( )g。
师:这一题是以谁为标准的?
生:200克。
6.华的身高可表示为-2厘米
①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嘛?(知道)小华的身高可表示为-2厘米,大家觉得可能吗?
②师:再给同学们一些信息。(小华身高158厘米,我国青少年的身高在140—160厘米),请根据上面的信息想一想,华的身高可表示为-2厘米,可能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③师:华的身高可表示为-2厘米,是以谁为标准的?
生:160厘米。
师:如果以140厘米为标准,小华的身高怎么表示?
④小结:看来确定( )标准非常重要。(板书:确定()标准)
确定( )标准会引起正负数的变化,如果分别以160厘米和140厘米为标准,你能表示出自己的身高吗?
生活动,教师知道。
⑤猜身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感知不同的情景,确定以谁为标准是不同的。】
六、负数的历史
师:同学们,负数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才产生的,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就让我们追随历史的脚步,一起来了解。
师: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很了不起,但是你们今天的表现也很棒,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为你们喝彩!
【设计意图:通过对负数历史的了解,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数学角的伟大。同学们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完成对目标4的检测。】
七、谈收获。
师:同学们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学生谈收获。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同学们可以把我们本节课的内容画成思维导图或是写一篇数学随笔,课下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