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学习目标
理解象征、反问、间隔反复的 写作手法在 文章 中的巧妙运用,把握白杨树 的象征意义。
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学习中华民族质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 不屈不挠的 斗争精神。
二 预习导学
1 背景解读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处于抗日战争的 相持阶段。这期间,茅盾看到了 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 种种事实,也欣喜的看到了 广大的 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 领导下,同心同得,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巩固和 发展了敌后抗日 根据地。作者从 解放区军民身上看到了 中华民族的 前途 和 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 本文等其他散文。
2 基础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 解释词语
3 文学 常识(结合“导学”自主预习完成)
4 整体感知 ( 根据课文 内容填空)
文章开始就 赞美白杨树( ),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二段写( )景色,交代了白杨树 生长的 自然环境。第4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 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 白杨树的( )和( ),突出 了 它的 不平凡。第7段把白杨树象征为( )和 ( ),点明了 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 ),赞美白杨树收尾。
课堂实施环节
一 合作研讨
环节1 朗读感悟
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 文章中作者对白杨树充满了怎样的感情?请你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表现这种感情的语句。
环节2 品味赏析
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 本文围绕白杨树勾勒了几幅画?
2 用“圈点法”画出有关白杨树外部形态和 内在气质的 重点语句,并概括出白杨树的特点?
3 文章开头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可是 接下去作者却不写白杨树,而是先写黄土高原,这是为什么?
4 思考: 这篇文章作者 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你 从哪些方面知道 的?请你找出有关语句并把他们摘抄下来,仔细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
环节3 课后拓展(结合“导学” 拓展)
二 课堂检测 (导学案“自主测评”)
课后实施环节
导学案“感受鉴赏”部分 完成
教学感悟和 体会
阅读 新授课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 基本课型之一。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产生极大的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会 在 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热闹的课堂背后我们教师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
1 课前预习 环节不能忽视学生日常的 生活经验积累和 经验。特别是教授《羚羊木雕》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将 课文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2 课堂 探究环节 要 重视 阅读。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者读书不 充分,那么及时 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太多的 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读中感悟语文的本色美。
3 课堂拓展要关注 学生的写作积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