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么教古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诗两首》
课堂实录
253034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怀源
设计时间:2006年10月


师:同学们知道古代的好友是怎么分别的吗?按照唐朝的惯例,好友分别的时侯,送的这个人往往要陪好友走上一天,在客店住上一晚,第二天清晨才正式分别,所以在唐代的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送别的,这些诗就叫作“送别诗”。
(板书送别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唐代的送别诗。
(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师:放开声音自由朗读。
(生读两首古诗)
师:谁来读读?
(指名朗读两首诗)
师:大家听出什么问题来了吗?
生:应该是“客舍”(shè)
生:应该是——送/元二/使/安西
师:“元二”是一个人的名字,注意停顿。
师:两首诗都能读下来了,诗的意思能弄懂吗?打开书,借助注释,看能不能弄懂诗的意思。
(生借助注释读诗)
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为什么说西辞?
生:广陵是在西边,他要去广陵。
生:我感觉这个老朋友要向西去。
生:我感觉广陵在黄鹤楼的西边,孟浩然要到西边去。
师:同学们,读诗不能光靠感觉,扬州和黄鹤楼的位置能不能因为我们的感觉而改变?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除了借助注释,还要查阅资料。
(老师画出长江,然后贴上制作的黄鹤楼,画出扬州的位置)
师:现在根据黑板上的图,能不能明白“西辞”的意思了。
生:向西边告辞。
师:那“西出”的意思呢?
(师在黑板上标注渭城和阳关的位置)
生:“西出”是向西走。
师:还有不懂的地方?
生:客舍青青柳色新
生:渭城朝雨邑轻尘
师:四人小组内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小组活动)
师:哪个组解释第一首诗?
生:老朋友从东边走,向西告辞。扬州很美,小船越走越远,到了天边就消失了,只看到长江水向孟浩然那边流去。
师(笑):向孟浩然那边流?应该是向哪儿流?
生:向东流。
师:谁来解释第二首?
生:渭城早晨刚下过雨,雨滋润了土地,作者和老朋友去吃饭,柳树格外显眼,劝你饮完这杯酒,再饮一杯酒,出了阳光就没有这么好的老朋友了。
生:渭城刚下过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土,柳色有了新意,王维劝元二再喝一杯酒,西出阳关就没有老朋友了。
师:大家对两首诗的解释满意吗?你们还解决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解决了“无故人”,无故人就是没有熟人了。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大体了解诗的意思了,把自己了解到的带到诗中去读一读。
(生齐读两首诗。)
点评:读通、读懂是基础,学生只有在读通诗句,对诗的大意有了概括、大致的了解的前提下,才能深入诗境、领悟诗情。第一次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第二次读,根据注释,自己推敲词句的意思,促使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小组讨论,每个人提出自己不懂之处,通过其他同学的解说,能够弄懂其中大部分。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给学生展示学习所得。把不懂的地方集中起来,避免了从头到尾讲解,老师精讲有的放矢,学生学习有目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师:大家来看一下两首诗,看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前两句都是写景的。
生:都是写送别的。
生:都是唐代的。
生:都是送自己的朋友。
师:诗中有个词语——
生:故人
(师板书故人)
生:送别的情谊深。
生:谁送谁就是谁写的诗。
生:第一首的前两句和第二首的后两句,都有一个地点。
师:还有一个字相同,是哪个字?
生:尽。
(师板书尽)
师:第一首诗中的尽是什么意思?
生:消失。
师:第二首诗中的尽是什么意思?
生:完,没有。
点评:给学生留足空间,整体比读,比出“故人”、“尽”这两首诗中共有的语言点,然后顺“故人”这一诗眼下导,可谓浑然天成,斧凿无痕。
师:通过比较两首诗,发现不少相同之处,有一个词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故人。你们知道故人是什么意思吗?
生:老朋友。
生:志同道合的人。
师: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才算老朋友?
生:对他很了解。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相关资料,你们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算不算老朋友?
(生读资料——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赠孟浩然》)
师:好,同学们读完了吗?你们有什么发现?谁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据我分析,李白和孟浩然互相嫉妒。
师:哪里体现出来了,你要找出证据,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看这里的注释。
师:说出来,你读一句给同学们看看。
生:第一句“吾爱孟夫子”就是李白嫉妒孟浩然。
师:第一句是李白喜欢孟浩然,你说是吧?我们要讲究实证。
生:李白很了解孟浩然
师:还有吗?
生:我觉的他们都很谦虚。
生:他们互相敬重。
师:他们彼此敬重,从哪里能看出来?
生:第一句“吾爱孟夫子”,说李白很喜欢孟浩然。
生:还有一句,“高山安可仰”
师:李白把孟浩然看成高高的山峰,所以说明他敬重孟浩然。
生:第三句第四句,一开始是少年的时候,后来是高龄白首,说明他们相处的时间很长。
点评:随机插入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赠孟浩然》,形成诗中套诗的课堂结构,旨在加深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友情,体会“故人”的深刻内涵。
师:相处时间长,交情深厚,品质高尚,性格相仿, 这样的才朋友,那么这样的老朋友交情一定非常的深。让我们回到诗中,看哪里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情厚谊,你来划一划,找出你的证据来。
(学生读诗勾画)
师:好,找到的同学已经开始举手了,谁找到谁举手。
生:我找到的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你说一说原因。
生:因为我认为李白写的这两句诗是舍不得孟浩然走。
师:她读出了李白舍不得孟浩然离开。
生:我觉得李白站在那里很久很久才离开。
生:我觉李白和朋友关系很密切。
师:噢,看不见了才走。
师:还有吗?
生:我从“孤帆”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从“孤帆”怎么能看出来呢?
生:因为是清晨送别,当时长江里一定有很多船,而李白只看到孟浩然坐的那艘船,说明李白对孟浩然的情谊深。
(师板书孤帆)
师:我想问问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呀?你的好朋友是谁啊?
生:刘嘉杰
师:你把这首诗送给他,现在就是你们两个人在分别!
(生读)
师:你听到你好朋友的心声了吗?
(生觉得好笑)
师: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因为你们没有真正的分别,你们没有体会到分别的心情。我们现在来想一想李白,他在岸边看不到那条小船了,他就匆匆的跑上了岸,向远处望去,仍然是——
(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李白登上黄鹤楼的第一层,向远处望去,还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读)
师:李白又登上黄鹤楼的第二层,极目远眺,依旧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齐读)
师:老朋友的船再也看不到了,只看到滔滔的江水向东流去。有人说,李白此时流泪了,有人说李白没有流泪,你觉得呢?
生:我认为李白没有流泪,因为他不相让他朋友看见他伤心。
生:我也认为他没有流泪,伤到深处是无泪。
师:好了,心胸豁达的李白没有流泪,我们可以这样读——
(生齐读)
师:(播放音乐)侠骨柔肠的李白看到自己的好友渐渐的远去,消失在视线之中,他流泪了。
师:你来读
(生读诗)
师:你来读
(生读诗)
师:流泪的李白,让我们一起送我们的朋友吧!开始!
(生齐读诗)
点评:讨论当时的李白是否流泪,价值在于告诉学生,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情感宣泄方式,就如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读相同的诗句。
师:(走到一名学生前)孟浩然,你知道此时李白的心情吗?
生:不知道。
师:(走到一名学生前)你呢?孟浩然。
生:百感交集。
师:百感交集,孟浩然到底了解不了解李白的心情吗?你们读一读这首诗。
出示《送杜十四之江南》
(生读诗)
师:从孟浩然的这首诗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我觉得孟浩然送朋友肯定感到非常伤心。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的好朋友远去了。
师:你说。
生:因为他曾经送过好朋友远去,他知道是什么滋味。
师:从哪一句能看出孟浩然的滋味。
生:天涯一望断人肠
师:天涯一望断人肠,因为孟浩就有这样的心里感受,就有这样的人生体验,所以他知道他的好朋友李白也会非常的悲伤,虽然孟浩然远去了,但是他的心永远跟他的朋友李白在一起,因为他们是好朋友,是老朋友。
点评:再随机插入《送杜十四之江南》,体会孟浩然的情感,加深了对“故人”的感悟,使课堂信息更加丰厚。
师:不但李白是孟浩然的故人,在同时代还有一位孟浩然的好朋友,他就是?
生:王维。
(出示《送别孟浩然》《哭孟浩然》)
师:这两首诗是王维写给孟浩然的,第一首诗是孟浩然在长安呆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得到一官半职的时候王维写给孟浩然的,第二首是孟浩然去逝以后,王维写的。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
(生读诗)
师:襄阳和蔡州都是地名,同学们,你读出了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了吗?
生:就是最后一句话,“江山空蔡州”,从“空”字可以知道,孟浩然死了之后,王维觉得好大一块地方,因为少了孟浩然而觉得空荡荡的。
师:我觉得你是一位文学家,我现在真正的佩服你了,因为你读懂了一颗诗人的心。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不又一位好友要远去了,诗人王维不远百里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好朋友元二,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这首诗中哪里表现了老朋友之间的美好感情。
(生读诗)
师:好,同学们都读完了,你们有什么伟大的发现吗?
生:我认为王维送元二之后,觉得很寂寞,他最后一句写“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为什么觉得王维很寂寞呢?
生:因为元二走了以后,王维没有老朋友了。
师:还有发现吗?
生:我认为王维非常的不想让元二走,因为在第三句里面说“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说明他想劝他再饮一杯酒,但元二没有喝就走了。
(出示画面)
师:清晨王维送元二走,元二打马扬鞭远去,只剩下王维一个人独自徘徊。缺少哪一幅画?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画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这首曲子来想象当时的情景,这首曲子就是根据《送元二使安西》来谱写的《阳关三叠》。
(生闭上眼睛,听乐曲)
师:好,同学们睁开眼睛,你们想象到了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生:我想王维喝了一口就放下了,第二天早晨就走了。
生:王维很伤心的喝酒。
生:我认为很有可能要喝到凌晨,元二认为公务繁忙才不喝的。
师:同学们读诗一定要读出自己的感情。
(出示画面)
师:我们来看,大概就是这样的一幅画面。现在我就是元二,你们就是王维,你们怎样劝我?
生:朋友祝你好运,再喝一杯吧!
生:朋友明天你就走了,我不舍得你,你再喝一杯吧!
师:就让我们把我们的感受画在这两句诗中“劝君更尽一怀酒……”
(生齐读诗)
师:现在我实在喝不下了,你们怎么劝我?
生: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师:用诗中的话来劝我。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让我们共同举杯,让我们——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点评:这一段师生真情演绎,既对诗句进行了巧妙的补白,又还原了诗中描绘的场境,有助于切身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以“故人”作为切入点,从“友情”入手理解分别之情。在这中间引入了几首能够体现诗人及其友人性情的诗。引入这些诗,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诗感受到诗人及其友人之间情谊之深,这样学生就能较好的理解依依惜别之情。引入的诗只是作为理解这两首诗的材料,学习时不过分追索词句,只让学生粗通其意,培养学生自己解释诗意,感受古诗整体意境的能力。通过对古诗中人物的介绍,拉近时代距离,让诗人成为可知可感的人,而不是遥远的符号化的语言,让学生的情感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师:是呀,故人远去了,只留下作者独自徘徊,我们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你们来读一读看有什么感受?
生:读诗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他们不舍的自己的老朋友走,都想再留住他们。
生:古代的交通方面特别差,一般来说分别了就难再见面了,所以想多留一会。
师:他读出来了,此地一别不知何时相见。
师:你们不但读懂了此时的诗句还读懂了作者的心情。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不但读懂了死的诗句,而且还读懂了活的诗人。李白、王维地下有知的话,也会感到欣慰的。时空虽然把生死相隔,但是那亘古不变的友情却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老师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字字含深情,句句吐心声。与君离别意,尽在相送中。
师:让我们再深情地朗诵两首诗,记住这人间美好的情谊吧。能背过的同学可以不看屏幕。
(生背诵)
师:在古人的眼中,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究竟是什么?要靠我们用一生去品味,用一生去守候!
下课!
点评:读诗亦读人。教师诗化的语言与诗句叠印,形成一个诗意浓浓的场。
(注:执教地点为上海建平实验学校    点评者为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11-26 15:17:00 | 只看该作者
古诗教学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