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4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和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4:0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5册《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尺子、长方形纸片、照片、长方形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件玩具衣服5元,一条玩具裤子3元,买两件衣服两条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思考,得出三种方法:

①5+5+3+3=16(元)

②5×2+3×2=16(元)

③(5+3)×2=16(元)

强调第三种算法,5+3就是一套衣服,有两套,所以要乘2。

二、谈话导入。

1、我拍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老师特别喜欢,想给它加个框保存起来。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不知道该锯多长的木条才能刚好做个框,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引导学生说出要求木条的长度,其实就是求长方形照片的周长。

3、师:在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比如给礼盒加一圈花边,要算花边的长度,用彩带布置教室,要算彩带的长度,这些都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的知识来解决。

4、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三、探究新知。

(一)、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1、向学生介绍在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通过改变长方形的摆放位置,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与长短有关。

2、让学生轮流向同桌摸出手上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另一个同学判断对错。

(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并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周长。

2、集体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6+4+6+4=20(厘米)

②6×2+4×2=20(厘米)

③(6+4)×2=20(厘米)

第三种方法中6+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

通过与课前准备中的题目的类比,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相当与衣服,宽相当与裤子,一条长加一条宽就相当与一套衣服,我们可以说是一套长和宽,有这样的两套,所以最后要乘2。

3、对比这三种方法,从中择出最优的方法,并归纳出: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P42做一做第1。

2、完成课本P44第1题的第一个图形。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有一面靠墙,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通过看图理解题意,让学生自己得出靠墙的那边不需要围篱笆,所以只要算两条宽和一条长,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

同桌交流,通过移补,让学生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看做长方形来计算。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要灵活运用,这样既能节省材料又避免不够时反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4:07:57 | 只看该作者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探索发现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2、 会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   移动的长方形框架或用封闭的绳子代替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拿出长方形纸问: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的。(板书:长方形)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1:有四条边。

生2:有四个角。

生3:对边相等。

师:你能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他的对边吗?

(生上前指)

师:那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组对边的长度?

生:不一样长,一组对边长,一组对边短。

师:对,在长方形中比较长的这两条边是长方形的长,比较短的这两条边是长方形的宽。(板书:长   宽)

师:同桌指出你们小组里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给你的同伴。

(学生互指)

师:老师想用彩条给这张画装饰一下,做个边框,让他变的更加漂亮,老师该用多长的彩条呢?

生:知道他的周长就知道用多长的彩条了。

师:你能上前指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生上前指)

师:非常不错,指的很规范。那么什么是周长呢?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周长。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研讨

师:怎样能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用尺子量、绳子量

师:说明测量工具的优缺点后,交待用尺子量。

1、讨论怎么量
师:怎么量?
生:我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量几次?
生:量两次。
师:长方形有四条边为什么只两两次?应该量四次。
生: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量出一条长,对边的长也就知道了,量出一条宽对边的宽就知道了。也就是要“先量后算”
2、、用准备的小长方形,小组合作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并把方法记录下来。

(填在表格中)

长方形的周长

长(厘米)
宽(厘米)
周长(厘米)列出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让不同方法的学生把他们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6+6+4+4=20(厘米)

方法二:6+4+6+4=20(厘米)

方法一:6×2+4×2=20(厘米)

方法一:(6+4)×2=20(厘米)

2、学生汇报。请写出方法的学生说一说他们自己的想法。

生1:我是“长+长+宽+宽”来计算的。

生2:我是“长+宽+长+宽”来计算的。

生3:我是“长×2+宽×2”来计算的。

生4:我是“(长+宽)×2”来计算的。

3、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么你们觉得那种方法是最简便的呢?说明原因。

生:第四种。一个长方形里面有两个长加宽。
师:第四种就是先算长和宽的和,再乘2。(板书:(长+宽)×2)这就是我们今天找到计算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了。希望同学们能很好的掌握。

4、做教材42页做一做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进一步巩固算法的简便性)

三、反馈训练

1、出示2个长方形,一个粉色的:长9厘米,宽6厘米。一个黄色的:长10厘米,宽5厘米。

让学生猜猜看哪个长方形的周长更长。

(学生猜:有的说黄色的长方形的周长长,有的说粉色的长,有的说一样长)

师:怎样就可以很快的知道结果了?

生:算出他们的周长就知道了。

分组计算:男生计算黄色的长方形的周长。女生计算粉色长方形的周长。

(分别请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上黑板做。)

根据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一样。

观察引导发现:
    长与宽是长方形的两个重要因素,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它的长与宽的关系是怎样的。(能移动的长方形框架演示)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课后练习47页第3题)
    3、运用提升

用长5厘米,宽4厘米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4:08:20 | 只看该作者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片段评价与反思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就这一点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作了一些尝试,下面就将本人对《长方形的周长》这课内容的三次试上教学片段与反思整理如下:

教学片段一:

  (出示一个长为13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图形)

师: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几厘米?

生:长是13厘米,宽是8厘米。

师:周长指的是什么?

(让一个学生在图中指出)

师:你会求它的周长吗?小组内讨论后求一求。

(小组间讨论,教师适当巡视指导)

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1) 13+8+13+8=42(厘米)

(2) 13+13+8+8=42(厘米)

(3) 13×2+8×2=42(厘米)

(4) (13+8)×2=42(厘米)

师:哪种方法计算最简便?为什么?

生:第4种。因为这种方法的计算步骤最少。

  虽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通过小组讨论研究的形式,自主探索地掌握了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汇报的方法也很多样化,教师引导也很自然,应该来说这个教学过程是成功的。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通过仔细反思后恍然大悟,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全是依据书本来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死”,也很抽象,不够直观。不少教育专家早就指出:“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我认为,教学时可以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替换,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素材来取代,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我对这一教学片段作了如下改动:

教学片段二:  


  (出示一段铁丝正好围成一个长13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师:要求铁丝长多少厘米,其实就是求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

师:现在请4人小组合作寻找求周长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最多,又最简便。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相应的解法。

(1) 13+8+13+8=42(厘米)

(2) 13+13+8+8=42(厘米)

(3) 13×2+8×2=42(厘米)

(4) (13+8)×2=42(厘米)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结合这个铁丝模型(教师事先将该铁丝模型

的一个长和宽用红色涂好,另一个长和宽用黄色涂好),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能够这样算?

生:这个铁丝的周长等于红色部分的铁丝或者是黄色部分的铁丝的长

度乘2,也就是一条长边加上一条宽边的和的2倍。

(再请2至3名学生上讲台说。同桌互说)

师: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生: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

师:以上四种解法你觉得哪种最简便?

生:第4种。

师: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做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吧。+

通过色彩对比鲜明的铁丝模型进行教学,学生一看便能马上明白: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一计算方法。初步做到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但这与《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这一要求也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于是我又对这一教学片段作了第三次改动:

教学片段三: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张照片,今天,我就请同学们来当一回

小小的设计师,小组可以合作,帮这张照片设计一张木制相框,看需要多长的木条才能做成这个相框。其实就是求照片的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操作,教师适当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教师板书方法:

(1)12+8+12+8=40

(2)12×2+8×2=40

(3)(12+8)×2=40

  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求至少需要多长的木条才能做成这个木制相框。

师: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这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计算比较简便。

师:说得真好,你们猜老师喜欢用哪一种吗?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用这种方法吗?今天就让我们用这种好办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小小设计师”,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荣誉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了兴趣,就会有执著追求。这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相框,这就是发生在身边的具体、形象的事情,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数学知识。这个教学过程充分地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了,是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使得数学更贴近生活,学生也从中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教学反思:

  在这三个教学片段的一次次的改动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是离不开生活的。社会生活纷呈繁杂、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有时要靠我们去发现,只有教师头脑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才能把数学的理性知识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并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4:08:46 | 只看该作者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循序渐进地理解“周长”通过实践操作,概括推导出周长的公式联系生活,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重点难点:“周长”的认识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前准备:小黑板、铁丝围成的图形(不规则四边形、长方形)
教 学 过 程:
一、说话导入,认识“周长”
 看下面两句话,能说说它所表达的意思吗?
   a 、为了锻炼身体,同学们每天早上绕操场跑一圈
   b 、花坛的四周是用篱笆围起来的。
  ①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在操场上跑一圈,篱笆把花坛围起来了)
  ②“一圈”什么意思?怎样才叫“围起来”?
  ③上课前,老师叫大家干嘛了?(沿操场跑一圈)现在谁能把跑的路线画出来?
(一学生上来画,其余的画在草稿上)
  ④是这样吗?(是的)那么在你的生活中看到过这样“一周”的情况吗?(生举例)
  ⑤从你们的回答中可以听出,你们已经懂得了一周的意思。在数学中我们把着一周叫“周长”(板书:周长)

二、举例论证,熟悉“周长”
    A、 出示一些图形,问:这些图形有周长吗?如果有,请你指画出来好吗?
    B、 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不是)请你画一个。(学生上来画画验证)
   C、 为什么这些图形没有周长呢?(学生解释)
   D、 是的,这个没有封闭,找不到周长,现在谁能说说究竟什么是周长?
   E、 小结周长的概念

三、实践操作,推导公式
   1、 拿出准备好的图形,请学生想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小组实践操作、汇报)
  2、 出示不规则的铁丝四边形,请学生想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学生思考后操作。拉直了量,量四条边再加起来。)
  3、 出示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小组讨论)
   反馈:只要量出长和宽。说为什么。
  4、 同学们,通过对上面三个图形周长的测量,你有什么想法?
  5、 现在我们已经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7分米,宽是5分米。怎么样算出它的周长。
反馈:7+7+5+5=24   72×+52×=24  (7+5)×2=24
  6、 比较,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7、 好,那么我们就把第三种方法作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通用公式吧!谁能用文字表达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四、联系生活,运用新知
   有个木工师傅要做一个镜框,做之前他量好了长12分米,宽8分米,想叫你们帮忙计算一下周长,行吗?(学生计算,反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4:09:20 | 只看该作者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测一测等方法让学生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印有照片的图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1、  请同学们自我介绍一下,好吗?

2、  教师小结: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假设一下,如果我们都没有名字,行吗?

二、复习长方形

1、  出示数学课本封面:什么形状?

2、  教师指长方形的长:叫什么?还有哪儿,请指一指。

请指长方形的宽,还有哪儿,请指一指。

3、  教师小结:长方形的边,有了长和宽这样的名字,大家就知道指的是哪儿。今天,这节课,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咱看谁起得名字好。

三、新授

(一)认识周长

1、  出示操场图:     

这是哪儿?

小结:咱们学校的操场特别漂亮。上体育课的时候,你们跑几圈?跑一圈,可以说成跑一?一周是多少米?

跑一圈,也叫跑一周,谁能给一周的长度起个名字?

操场的周长是200米。谁能说一遍。

2、  出示:            

让学生指周长。

3、  出示:  指周长。

       三角形:他有周长吗?谁来指一指。

   教师小结:多么清晰、连贯的动作,指出了三角形的周长。

  长方形、六边形、半圆.的周长。让学生齐指。

4、出示:     

   思考:它们有周长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

   教师说明: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6、猜一猜,那个图形的周长最长?为什么?

  


     怎样才能知道六边形的周长最长?用什么方法?

     半圆用尺子好量吗?用什么方法?

7、课件演示。把 展开,比较长短。

8、教师总结:刚才,全班全军覆没,没有一个猜三角形的。但是,刚才的争论,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一个图形的周长,仅仅看图形的边的多少,行吗?看一、两边的长度,行吗?必须看什么?

(二)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照片: 看一看,跟老师有什么关系?

2、教师说明:他在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学校让他交一张照片,放在学校的橱窗里,并且,在四周镶一圈金边,不知道买多少,同学们,能帮助他吗?

3、想一想:求金边的长度,实际上求这张照片的什么?

4、思考:怎样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5、教师要求: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三)展示算法

1、汇报测量方法:量了几次?测量了四次,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量几次?

2、想一想:为什么另外两条边就不用量,就知道有多长?

3、教师小结:利用长方形的特征,进行巧妙的测量。有的同学把测量的结果标在图形的边上,这是多么好的习惯啊!

4、思考:测量了两次,分别测量了长方形的什么?

5、请列综合算式计算。

(三)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1、展示计算方法

(1)8+8+10+10   

  (2)  8×2+10×2   为什么出现了2个8,2个10?

      小结:测量时,用了长方形的特征,计算时,又用到了长方形的特征。

  (3)(10+8)×2  10+8表示什么?有几个这样的10+8?

     小结:还是利用了长方形的特征。

2、  总结方法:

出示数学课本封面:这个封面的周长,怎样计算,量什么?

指黑板面:黑板面的周长,怎样计算,量什么?

测量完以后,怎样算?

(1)8+8+10+10     长+长+宽+宽

说明:这个同学真了不起,总结出了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2)  8×2+10×2     长×2+宽×2

(3)(10+8)×2      (长+宽)×2

   教师教读法。

      3教师总结:用文字总结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在数学上叫概括。下面我们就用同学们总结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下图)     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 5 米,宽是 3 米。这个花 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如下图)  一块长方行菜地,长6米,宽3米,一面靠墙,其余三面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3、用 2 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六)本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长方形分周长

  (1)8+8+10+10     长+长+宽+宽



     (2)  8×2+10×2     长×2+宽×2



              (3)(10+8)×2     (长+宽)×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4:09:30 | 只看该作者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说课

才环卓玛

一、说教材

本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它包括周长的含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学生已经学习了四边形,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等知识,为学生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做好了知识迁移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教材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国旗、课本、钟面等实物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提出:“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让学生实际动手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在进一步的动手实践,探究规律中,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运用。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 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② 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和慨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而充分运用直观手段,特别是加强教具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长方形有关的几何初步知识则是本节课的关键。

五、教法设计: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动手操作,量一量,指一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六、学法安排:

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议论纷纷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七、教学设想:

(一)、 在问题情境中感悟周长的含义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景,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就是我这堂课的引入——情境激趣问题引路。

为了让学生掌握周长含义中的几个要素:“一周”“一周的长度”“封闭图形”,我设计了在操场上体育课跑步,提出三个层次的数学问题:

①    一周是什么意思?

② 周长指的是什么?

②    什么是封闭图形?

通过观察一组图形的特征,直观地理解“封闭图形”的含义。  

(二)、 在测量、计算的过程中寻求图形周长的一般解法

当学生对周长的意义,有了清晰的理解之后,寻求图形周长的一般解法便成了本节课要达到的第二个认知目标,我根据活动既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的理念,学生通过测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得出求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是:直接量出图形各边的长,求出各边的长度和即为图形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测量不规则图形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与测量规则图形有所不同,如量半圆的周长要用绳子围出一周,然后拉直量出其长度,经历这个过程后使学生明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对策。

(三)、 在合作、探究中悟出长方形周长的简便算法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解法是本节课要达到的第三个认知目标,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用简便方法求其周长,其意义不光是在计算的技巧上,重要的是突出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把握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因此,我准备在学生测量并计算出金边的周长之后,让不同的算法都上台展示,再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形周长的3种不同解法,

① 10+10+8+8=36(直接应用周长的意义)

②10×2+8×2=36(应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

③ (10+8)×2=36 (长方形的特征加乘法分配律)

通过交流与研讨,使学生认清每一种解法的意义和依据,认识自己的那种解法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促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进行反思,从而实现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和超越这里应优化算法。

四、 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巩固深化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训练,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知识的巩固提高建立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用好数学的积极性,我设计的练习题是:

1、(下图)     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 5 米,宽是 3 米。这个花 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如下图)  一块长方行菜地,长6米,宽3米,一面靠墙,其余三面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3、用 2 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题没有讲完。前面用的时间稍微多一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才旦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内容,才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但是除了才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才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整节课中,才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例,师: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生1: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生2: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 "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 .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10+10+8+8=36dm,10×2+8×2=36dm,(10+8)×2=36dm,师: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生1: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2: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2×8加2×10就得出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3: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在×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在学习好长方形周长时,才老师设计了分层次练习。

当然学生简练流利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数学语言和习惯是和老师平时关注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发言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要上好一节课,更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好教案,好老师再加好学生才能使短短的40分钟留给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获。

下面是我的一点想法和建议:

1整节课宋老师都很重视孩子说话的完整性。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是否浪费时间?因为我们生活中很多问题不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吗?如要算金边的长度就是什么。再就是不要急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一生回答不上来在多找几个学生回答,不要抢学生的话。

2问题不要太分散,如要想算金边的长度要先干什么?在干什么?一起考虑不要分开来说

3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精炼与发音。如学生说小括号老师却说小(guo)号。

4定义性内容是否让孩子说完整?是否换一张孩子们熟悉的一张照片比如本班班长同学的?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点想法不对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4:09:42 | 只看该作者
评课

刘军庆

听了才老师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宋老师这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活动情境,在具体情境中联系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首先重视创设情境。在本节课中,才老师从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指出数学课本面这个长方形两条长两条宽,为下一步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做好了铺垫。然后又以操场跑一圈引出操场周长,为下一步学习图形周长做好了准备。在求长方形周长时,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给照片镶一圈金边要用多长?”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周长计算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另外,才老师注重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在课上,才老师要求学生说准确完整的话,例如在教学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时,才老师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几号图形的周长最长。很值得我学习。在学习计算周长时,引导学生准确说出:“金边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等等。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一个,才老师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注重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在本节课中,我个人认为有一些小的细节方面需要注意,例如,在课件演示树叶钟表面周长时,课件做的不太明显,在大屏幕上有些看不清。有个学生回答问题是说的是“测量黑板的长和宽”,应该是“测量黑板面的长和宽”。还有就是在测量计算照片周长之前,宋老师应在学生动手之前把任务交代清楚,然后再放给学生去做,我感觉会比较好。

这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望各位老师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5: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