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3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数学观摩课《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及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09:5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第7、8页“千米的认识”,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一根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

  2.出示米尺,你能比划出1米有多长吗?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千米”

  测量教室的长可以用米做单位。但是如果我们用它来量比较长的距离,比如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觉得用米这个长度单位来量怎么样?

  既然“米”小了就必须要用一个新的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

  (1)平时我们也把千米说成公里。大家打开书,看第一幅图,图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问: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首先我们来想一想100米有多长,学校跑道一圈大约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长度吗?

  几个100合起来是1000呢?

  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书: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就是()(板书:=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刚才我们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长,那么你能说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吗?

  我们同学1分钟大约可以走100米,你们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几分钟呢?

  3.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

  (1)教学例1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

  出示:4千米=()米

  让学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个大,就是由大的换成小的。想一想昨天我们学习的思考方法,这道题我们要怎样思考呢?

  教师指导学生想思考过程

  提问:1千米=()米,4千米就是()个1000米,也就是()米

  (2)教学例2

  出示:6000米=()千米

  这道题是把小的长度单位变成大的,又因该怎样想呢?

  根据书上的提示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填在书上。(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填在书上,指名回答,并说出思考过程。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引导学生理清题意。

  提示:“1千米是多少米?”

  “这条路要划分成多少段?”就是要求什么?

  把这道题目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

  3.做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先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集体评讲)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千米要比米(),1千米=()米。同时还学会了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五、作业布置

  课作:

  练习二第3.4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09:53:05 | 只看该作者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宜兴市新庄小学         杨付娣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课前活动: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城北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氿滨广场及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09:53:3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宜兴到无锡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D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店门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课件出示,相机板书)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新庄小学操场:这是我们新庄小学的操场,一圈是25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2)出示氿滨广场图片: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氿滨广场,你知道沿着它周围的走道走一圈时多少米吗?老师做了实地测量,是400米,那走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2圈半)
(3)星期天,杨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太滆广场出发一直往西走,到氿滨广场最西端大约是1千米。(课件出示图片)
从太滆广场出发一直往南走到王府大约是1千米。(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4)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氿滨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氿滨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第一、第二小题:从简单的回忆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第(5)小题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考虑到城里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丰富,提出了第(2)个小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氿滨广场为例,对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能更充分、印象更深刻。
教育工作者应教书育人,数学教师也应有大德育观,所以此两题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对学生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学。
(想想做做56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则日记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09:54:17 | 只看该作者
公开课教案《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的观念、简单的化聚。
教学难点:1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谈话复旧
师:同学们,愿意跟应老师交朋友吗?愿意的同学请举手,那好,我请这位同学帮个忙。(两人并肩站在一起)请你们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两人有什么不同吗?
生:应老师高,学生矮;应老师重,学生轻;……
师:(请学生回座位)哎!刚才,有位同学说到,老师高,这位同学矮;如果要知道老师比这位同学高多少?你有什么办法?
生:量一量,量出两人的身高……
师:量的时候要用到什么?讨论一下。
生:要用到尺作为工具和米作为长度单位。……
师:说到米这个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谁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师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二)、设疑引新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长度单位,你们能说说测量铅笔的长度用哪个长度单位合适?(厘米)硬币的厚度?(毫米)课桌的高度?(分米)教室的长?(米)要测量育英小学到应老师所在的学校崇仁镇校的距离,应该用哪个单位?那测量嵊州到杭州的距离呢?
哇!你连千米都知道了,(板书千米)谁还能说说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你在哪里看到千米这个单位?你知道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生:千米很长,……
对呀!计量路程的远近,我们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展开
(一)联系生活,认识1千米。
1、初步感知(要求:让学生知道1千米很长。)
师:在你的印象里,你觉得1千米有多少长?
生: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我听出来了,1千米很长。
2、进一步认识1千米。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
生:用尺子量。(给学生一把米尺,到教室前来量出1千米。——不方便!)
师:你能不能找找自己身上的尺?
1)、自己的脚步是尺,……师:我请几个同学上来走走1米大约要几步。(得出1米大约是2步。)师:1米是2步,10米?100米?1千米要走几步?(2000步)师:同学们讨论一下:2000步能从哪儿走到哪儿?
2)、手也可以……请他上来,两手自然张开,这样大约是1米;再让9个同学上来,两手自然张开拉在一起,这样大约是10米。师:10个人两手张开拉在一起大约是10米,你们想象一下:像这样1000个人,能从哪儿到哪儿?
3)、师拿出卷尺,我们用卷尺来测量1千米。请两生帮忙拉出10米,请生观察10米的长度;让学生想象10个10米是100米,能从这儿到哪儿?
再让学生想象10个10 0米是1千米,能这儿走到哪儿?
3、估计1千米
师:刚才,我们已经大概知道1千米有多长,下面我来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怎样?
(逐步出示三江购物中心(约600米)、中心公园门口(约1000米)、嵊州剧院(700米)、嵊州宾馆(2500米)的图片。)
师:请你们估计一下:从你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生: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先……接着……再……然后……大约是从学校门口到中心公园门口。好!现在,你能说说从学校到其他地方也大约是1千米吗?
4、生列举生活中的1千米
师:我们已经了解1千米大概有多少长,那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大约也相隔1千米呢?
生:
5、师列举生活中的1千米(课件出示)
1)、应老师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50米,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
2)、你们学校开运动会的嵊州二中的环行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
3)、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几个这样的距离是1千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4)、新造的嵊州大桥加上两边的引桥约500米,几座这样的大桥是1千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6、、明确1千米跟1000米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几个例子,我们知道1000米=1千米(板书)
师:读等式。1000米=1千米,读起来不容易区分,谁能巧用停顿把米和千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二)、千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师:同学们真不错,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在我们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你看到哪些地方也用了千米这个单位?
1、里程碑(表示从路口到某个位置的路程,每隔1千米就有一块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警告牌标志
(三)、千米和米的简单化聚
1、千米化米
我们已经知道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你们知道3千米=()米吗?(并板书)说说理由(因为1千米是1000米,2千米是2个1000米,就是2千米。)
下面谁来当当小老师,也来出这类题目给同学们做做。这些题有什么规律?(把单位千米化成单位米,只要在数字后面加3个0,把千米改成米就行。)
这些题目这么快就被你们解决了,下面我们来难一点的。3千米400米=()米?(并板书)你是怎么想的?(3千米就是3000米,再加上400米,一共是3400米。)练习口答
(1)、6千米720米=()米
(2)、7千米20米=()米
2、米化成千米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把单位千米化成单位米。那么,你们能把单位米化成单位千米吗?
2000米=()千米,说说你的理由(1000米就是1千米,2000米就是2个1000米,就是2千米。)请你出这类题目给旁边的同学做,并讨论一下,把单位米化成千米有什么规律?(把单位米化成千米,数字末尾去掉3个0,把米改成千米。)
下面你们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吗?4350米=()千米()米(并板书)
说说理由(4000米就是4千米,还剩下350米)练习口答
(1)、1530米=()千米()米
(2)、8030米=()千米()米
三、反馈练习,形成能力
1、填空
千米 2千米 千米 千米 5千米
0 1000米 米 3000米 4000米
2、判断题。
计量路的远近,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克。()
一个人每小时能走5米。 ( )
3千米5米=35米 ( )
4050米=40千米50米 ( )
4005米=400千米5米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09:54:57 | 只看该作者
《千米的认识》说课教案

河西小学 齐新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 1 千米 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 1 千米 的长度观念,熟记 1 千米 = 1000 米 ,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 、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 1 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 1千米 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 复习导入

1 、 一米 大概有多长?

2 、 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 、 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 、 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 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 新课教学

1 、认识千米

( 1 )认识 10 米 。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 10 米 ,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 10 米 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0 米 ?

( 2 )认识 100 米 。通过测量得到 10 个 10 米 是 100 米 ,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 100 米 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 100 米 ?

( 3 )认识 1000 米 。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 4 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 250 米 ,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 、单位间的化聚。

( 1 ) 1000 米 就是 1 千米 , 1 千米 就是 1000 米 (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 1 千米 ,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 1 千米 的观念的难点)

( 2 )教学例 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 1 千米 = 1000 米 ,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

  2 千米 = ( )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 千米 500 米 = ( )米

  6 千米 30 米 = ( )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 3 )教学例 2

  尝试练习

  4000 米 = ( )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

  10000 米 = ( )千米

  尝试练习:

  4350 米 = ( )千米( )米

  想: 4000 米 是 4 千米 , 4350 千米 是 4 千米 530 米

( 4 )试一试:

6 千米 720 米 = ( )米

5830 米 = ( )米

3 、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 千米 = 1000 米 , 1 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 千米 =10000 分米 =100000 厘米 =1000000 毫米

1 米 =100 厘米 =1000 毫米

1 分米 =100 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 、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 12 ( )

小冬肩宽 30 ( )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 60 ( )

一本数学书厚 8 ( )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 2510 ( )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 367 ( )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 12 ( )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 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 、在○里填上“〉”、“〈”、或“ = ”号。

( 1 ) 5 千米 ○ 678 米 ; ( 2 ) 28 毫米 ○ 6 厘米 ;

( 3 ) 100 分米○ 10 米 ( 4 ) 6 分米○ 485 毫米

3 、有 A 、 B 、 C 、 D 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

A 、 680 毫米 B 、 4 分米 C 、 2 米 D 、 216 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 、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 1 )约 6 分米长的物体(举出 5 个例子)。

( 2 )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 5 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 千米 = 1000 米

1 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例 1 :

( 1 ) 2 千米 = ( )米

( 2 ) 2 千米 500 米 = ( )米

例 2 :

( 1 ) 4000 米 = ( )千米

( 2 ) 4350 米 = ( )千米( )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09:55:12 | 只看该作者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相关内容及练习二的有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1千米的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田野观察线杆距离,让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每2根线杆距离50米。1千米需多少根?
   2、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学校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图,理解到叶县21千米、平顶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学校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1千米又有多长呢?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题和第4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二第2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09:55:47 | 只看该作者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测量》中的一个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谈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我们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里的素材,如我们学校125米一圈的跑道、50米长的教学楼走廊,学生们放学回家三条不同路上的1千米路程等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1千米的概念,体验充分、思维活跃,对长度单位也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整节课充满生命的活力。

依据课标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3、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估算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学习重点是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而整个学习活动也都是围绕这个重点展开的。

二、说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设计《千米的认识》的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活化教材,体现数学思想。        

教材通过一个标准跑道来认识1千米(400米一圈,2圈半就是1千米),备课时,我问自己:“如果我这样讲了,学生是不是就认识了1千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看见教材后面的做一做安排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走一走去实际体验1千米的时候,我决定把这一部分糅合到新知识的教学中,分三阶段进行,使学生对千米的认识丰富立体化。同时使学生在解决旧问题中不断生成新问题,而就在新旧问题交织的过程中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辨证思想,学会解决问题的数学解决方法。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老师在师生活动中是“平等的首席”。教学中,我力求在师生、生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自主性,有效性,把学生推到“活动主体”的位置,同时,适时、适宜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活动分层,强化体验。

活动设计形式多样,逐层推进,如设计三个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活动一请学生谈谈你走或者跑学校操场8圈的感受(因为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只有125米),学生均言累使他们初步意识到千米比已经学习的长度单位都大;活动二放课件请学生观察自己放学回家的路上的1千米,使他们感受1千米有点远。活动三带着我们已经认识的1千米去实际走走,有意识的感受1千米到底有多长。

三、说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以“情境感知、设疑导入——三次体验、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自我检验”为主线展开的,分三个环节进行的。

(一)情境感知、设疑导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执教本节课一开始便与学生平等对话“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能不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来?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吗?1厘米、1毫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在学生回答后,放了一段有关高速公路的录像,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问:“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路标表示什么意思吗?”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路标用“千米”作单位,而不用其他长度单位呢?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揭示课题:“千米的认识”,并问学生:“对于这个新朋友,你们最想了解它的什么呢?”学生提出:“千米是用来测量什么的?1千米到底有多长?千米与其它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这样本节课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已经由学生提出来了,“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旅途吧!”一句这样的话语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新知的欲望,也轻松的进入了学习。

(二)三次体验、自主探究

有一句话说:“做过了,你就理解了,确实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不如亲身经历的来得直接,深刻,要使孩子们体会1千米有多长,任凭老师如何加以解释,加以转换,也不如孩子自己亲身去走一走,去感觉来得正确,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在学生实践和身边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后,回归生活,了解千米的应用。其中在这一环节中又巧妙的安排了三次估算,一次比一次估算的难度大,同时也力求一次比一次估算准确,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第一次估测:

1千米有多长?提供米尺,学校的操场,教室门口的走廊,问:米尺量多少次大约是1千米,操场跑几圈大约是1千米,教室门口的走廊来回走多少次大约是1千米,请你大胆估测一下。课前有目的的带领部分学生在学校操场走了8圈即1000米,耗时10分钟左右,也带领部分学生在教室走廊来回跑20趟,也就是1000米,学生感到筋疲力尽,在学生的经验中,知道1千米很长,但到底有多长,却没有这个概念,因此第一次估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五花八门,不能较为准确的估计。通过电脑课件演示,学生在了解了米尺连续量1000次就是1000米,在125米的跑道上走8圈,耗时10分钟,大约就是1千米,在50米的教学楼走廊来回跑20趟也是1000米,进而得到1千米=1000米。有些学生会为自己的准确估测感到高兴,对于估测不准的学生实际上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对比,感受到自己的估测与实际距离的差距,水到渠成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1千米的长度。

2、第二次估测:再来估测,学校到家的路上走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天天放学走这条路,再熟悉不过了,可能谁都没意识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于是各个争先恐后,根据第一次估测的经验,抢着汇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此刻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电脑课件显示从学校出发的三条路线各走1千米后的终点,学生看着如此熟悉的画面,忘记了这是课堂,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达到极点。此次估测的结果没有像第一次那样离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

3、第三次估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相隔1千米呢?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之后,学生已逐步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因此估计的地点也比较准确了。又问:“从学校出发乘24路公汽,到哪一站下大约是10千米?你估测的理由是什么?”这是学生学习的再一次升华,学生根据掌握的估测方法各抒几见,千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生自信的回答中显得那么容易。我再次感悟到,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的真正意义,就如《数学课程标准》谈到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3次估测,学生已牢固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学生在理解1千米的长度之后告诉学生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学生能初步感知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快慢。

(三)巩固应用、自我检验

为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我把练习安排成争夺智慧星的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在研究千米和米的关系的时候,由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分析讨论。开放题练习时,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结合实际独立运用。还有意识的安排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2千米500米=(  )米,并且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讲了下面一段话:

同学们,10月12日是令中国人难忘的日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吧。

出示画面:载有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飞船12日上午九点整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天天气良好,地面温度2-3摄氏度,西北风6-8米/秒,高空风40-50公里/秒。九点十分,飞船和火箭成功分离,火箭工作完成。飞船升空后运行在距离近地点高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距点火583秒。九时四十分,当陈炳德总指挥正式宣布:“‘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掌声雷动,一片欢腾,很多人眼里噙着激动的泪花。(并配有神六升空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均言千米是我们目前认识的最大的长度单位,老师及时肯定学生,并请学生自己交流他们认识的有关千米的数据,如长江全长6300千米 ;黄河全长5464千米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 我国的古建筑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城,全长约6700千米。

……这样学生再一次意识到“一些比较长的路程用千米做单位”。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通过大量事实事例领会其丰富的内涵,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不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4 17: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