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附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00:3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    持之以恒(héng)
    B.诘难(nán)   锲而不舍(qiè)   味同嚼蜡(jiáo)
    C.滞碍(zhì)    吹毛求疵(cī)    狂妄自大(wàng)
D.诓骗(kuāng)  豁然贯通(huò)    袖手旁观(guān)
2.多音多义字按所给读音组词有错误的是(   )
A.   处chǔ    处分  处理  设身处地
B.   间jiàn   间断  间接  亲密无间
C.   模mó     模仿  模型  模棱两可
D.   强qiáng  强调  强大  强词夺理
3.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帆风顺  模式  地大物博         B.不知所措  创意  怀古伤今
    C.孜孜不倦  灵感  前扑后继         D.不言而喻  推敲    自欺欺人
4.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是否存在____________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2)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____________事物的真相。
    (3)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____________虚心的态度。
    A.富余   发现   拿              B.富有   发现   抱
    C.富有   发明    拿              D.富余   发明   抱
5.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语言流畅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B.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D.只有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6.默写
⑴ 鸡声茅月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
⑵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⑶ 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花阴》
⑷ 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观刈麦》
⑸ 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_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⑹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缲车。《浣溪沙》
7.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点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见了大海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                     ,依旧遗憾;                               ,                         ,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8.中央电视台每天的开播语是“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山东卫视的开播语是“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由这里人海,孔子在这里诞生”。请你为你们学校的电视台拟一个开播语。

二、阅读理解
(一)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9.《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是____先生写的一篇_____(议论文的一种类型),作者在文中要反驳的论点是____________
10.“如果单据这一点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这一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1.所选语段的第一自然段中采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如把这段中“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都去掉,在这一段结尾笼而统之加一上句“这些都是事实”,好不好?为什么?
12.文中加黑点的词语,是最初发表在《太白》月刊时被国民党书报机关删去的,请问他们当初为何要删去这些话?
13.“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一些群众忧国忧民,表现出对当时中国现状的不安。
 B一部分人在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实际上是为了混淆是非,掩盖国民党当局的罪责。
 C那时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人但求自保,民族的团结精神正迅速解体,因而有识之士发出了感慨。
D国民党上层官僚无心抵抗,以此论调掩盖自身罪责。

(二)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14.根据文段内容,解释下列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15.作者为什么反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
16.“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中“此”指代什么?
17.要想自己有创造性思维,你应该怎样做?

(三) 读书·养气·写作  
①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②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③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戾气,迂腐之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因此,在读书时,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凤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⑤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宜言”——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读书少的人,自身气弱,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成为死读书的“两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⑥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出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18.③段中加点词“气”具体指的是                                  。
19.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你读过“韩柳欧苏”的作品吗?请写出其中一位文豪和他的一篇作品。 ____________ (作者名);《              》(篇名)
20.作者在文中对学生的读书提出了____    ________和__     __________的要求。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                                        。
21.第④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1930年,童第周留学比利时,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地剥开,研究被迫停止。这时,童第周毅然站了出来,说:“我来试试!”许多人都笑他逞能。但童第周没有退缩,凭着自己的胆识和才能,终于完成了青蛙卵的剥离手术,轰动了整个生物界,也为祖国争了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00:34:31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B(“难”注音应是“nàn”。)

    2、D

    3.C(“扑”应为“仆”。)

4.B

5.D

6.省略         

7.(略)如,没见过大漠的广袤,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奇。内容合理,语言通顺。

8.示例:“这儿有良师,这儿有益友,这儿是乐园”××中学电视台。

二、阅读理解

(一)9.鲁迅写的驳论文,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10.“这一点而论”指的是“两年以前……却也是事实”(第一段)

11.排比。不能去掉,不能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12.答:这些话击中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要害。

13.选项是B  

(二)14.难于或不能改变。  勤奋刻苦,毫不懈怠。

15.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16.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17. 汲取知识,运用知识,探求新事物,持之以恒地尝试。(言之有理也可,能联系自己情况来谈)

(三)18.精神力量  

19.排比  比喻  (后两空答案略,作者名与篇品必须对应,否则不给分。)

20.多读书   读好书(或“杂学旁收,大量读书”“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

读书可以养气,养气有利于写作(或“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如抄写“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给分)

21.要点:(1)课外阅读的篇名(书名)(2)从中的得益(3)表达完整(以上是三个得分点,如以课文为例,不给分)

三、写作提示

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审题,就是分析一则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意图、和角度。首先是把握主旨。要把材料中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对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高度概括,对材料的内涵及本质正确开拓。二是明确角度。角度就是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如上述材料,从“童第周没有退缩”,可以把材料理解为表现童第周的自信;从“为祖国争了光”,可以把材料看成是表现童第周的民族自尊心。要注意正确把握角度和主旨的关系,不能曲解原材料的意思。文章写作过程则按照一般议论文的写法,不过,要注意照应原材料。



例文

自信是成功的阶梯

1930年,留学比利时的童第周面对生物界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剥开时,毅然站了出来,说:“我来试试!”结果,他成功了。我们由衷地钦佩童第周的勇气。如果我们寻找这种勇气的源泉,便会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自信是成功的阶梯。

自信是成功的奠基石,有了自信就有了奋勇直前的动力,就会坚持不懈地向成功的山峰攀登。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业者,没有一个不是充满自信的人。伽利略就是因为有着这份自信,才没有拜倒在亚里士多德的脚下。他经过反复的实验证明了自己理论的正确,尽管当时没有人相信他,但他坚信总有一天,人们会承认这个事实的。现在,我们都知道伽利略是对的,他的理论获得了成功。李四光自信我国不是一个贫油国家,为了证明自己判断的正确,为了证明祖国的富有,他在自信的动力下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勘察,终于找到了石油,建立了大庆油田,向世界证明了这一切。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总之,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自信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光明大道。

当然,自信不足就是自卑。为什么会自卑?说到底,就是怕失败。失败是没有人喜欢它的,但要看你怎样去对待它。如果你畏惧它,你将会被压倒在失败这座大山之下;如果你积极地勇敢地去面对它,同它搏斗,那么你将会站到成功的山巅之上。试想,如果童第周自惭形秽,畏首畏尾,就不会有那句“我来试试”,也就没有青蛙卵剥离手术的成功。因此,我们要克服自卑,充满自信。

自卑是我们不需要的,而自信的极端—自负,也同样是我们所反对的。自负就是骄傲,就是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相对于自卑来说,自负更是一种毒蛇,它使人失去自我,自我埋葬。朋友,不要自卑也不要自负,让我们满怀信心去攀登理想的高峰!



[点评]

本文根据材料提出论点后,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论证。首先阐述了“自信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这个道理,因是全文的重点,所以论述较充分,引用了伽利略和李四光的事例,论据精炼而又典型;接着分析了自信和自卑的关系,指出“人们要充满自信,不要自卑”,这里从反面剖析了材料,论述较简略;最后又告诫我们不能自负,运用了比喻论证,形象地写出了自负的危害之大。

总之,本文思路清晰,结构紧凑,论据充足,说理辩证,语言准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23: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