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0 10:01:34
|
只看该作者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学校组织这样扎实而有效的师资培训活动,让我们低年级老师聆听了这样一节生动、形象、数学味浓的课!正如谭校长所说:这样的课是珊瑚团队的智慧结晶,所以,在此,还要感谢珊瑚团队中的领导老师们对这节课的精心指导,同时,也要感谢上课老师一次又一次上课的辛苦付出。两天的观摩、交流、反思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以下是我们组老师的意见,由我向大家作一个汇报。如果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FSage]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互相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虽然如此,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乘法仍然是陌生的,是学生的第一次接触,虽然班级中也有少数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会背诵几句乘法口诀,但这部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是不理解的。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抽象的概念要建立起来是非常有挑战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来理解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在陈校长、胡主任以及吴君杨春梅等几位老师的共同帮助下,陈德军老师用科学的设计,给我们呈现了一节“简洁但不简单,亲和而富有情意”的课堂。整堂课在老师和孩子们平等对话交流的基础上,一步一步的理解乘法的意义,充分的突显了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味道极为浓厚,亲亲课堂的理念非常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件)
[FSage]
一、亲和这个关键词在整堂课中体现得极为充分。
整堂课师生关系非常和谐、民主、平等。具体表现在:
[FS:Page]
老师面带微笑,眼神充满着期待鼓舞,语言亲切富有感化力。如:一开课就学生最喜欢的问题进行谈话:“放暑假了,小朋友最喜欢到什么地方去玩?”这个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大家都乐意和老师交流,课堂气氛轻松快乐,一开课老师就很顺利的打开学生的心扉。
[FS:Page]
亲和这个关键词还体现在老师形象的语言上,如:“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这个算式成功减肥,又如:“咱们也来个瘦身行动好不好?”“减肥”“瘦身’这种充满形象的词语让枯燥的学习内容有了生命,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乘法算式的写法比连加算式的写法简便得多,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
[FS:Page]
亲和还表现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孩子平等交谈。学生拥有话语权、能够在探索乘法的意义的时候表达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课中学生都认真倾听教师的引导,同伴的意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有着非常顺畅的表达。
[FS:Page]
所以,课堂中师生关系非常的融洽,课堂气氛也十分和谐。
二、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亲证乘法产生的过程, 构建乘法的数学模型。(课件)
[FS:Page]
亲证是亲亲课堂的另一个关键词。教师要亲身见证学生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握学生课堂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每一点信息,在循循善诱中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具体表现在:
[FS:Page]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构建乘法意义,本节课中教师并没有完全因循教材的设计,而是对教材的编排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课件)(1)对主题图、例1的教学功能进行了调整。编者的意图是先用主题图激趣数出几个几,然后再通过例1摆小棒来引导学生建构乘法的意义,最后再进行巩固练习。这样的设计把动手的过程与乘法的意义直接联系起来了,而乘法的意义与学生动手的过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在大家的建议下,教师对教材的编排进行了调整。先通过主题图来理解乘法的意义,然后再把例1作为一种对新课的补充巩固的环节出现,通过让学生摆小棒并计算出摆的图形的根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乘法的理解,最后再进行综合练习与运用。这样的设计充分的体现了亲亲课堂亲近学生身体、情感、思维的理念,也非常符合概念教学的特点。(课件)第(2)个调整还体现在对乘法意义的构建环节。教材中是先让学生写出连加算式,概括几个几,在用乘法表示。这样的乘法意义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来理解的,是硬塞给学生的,学生是一种被动接受,理解不深刻。根据亲亲课堂亲其思维的原则,老师调整为,先用主题图让学生数数,写出连加算式,然后让会的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不会的学生,再来揭示出乘法的意义,得到几个几,经过这样的调整,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反而让孩子们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课堂中生成的精彩镜头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FS:Page]
比如:在第一堂课教学主题图这个环节,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写出三个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后,(课件)陈老师设问: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思维含量,请听学生们是怎样回答的。(请看视频1)学生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回答了,但学生的回答是直白朴实的:因为都有许多一样的数字。这时陈老师及时用数学语言加以提炼:是啊!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加数相同,也就是相同加数。“相同加数”这几个字并不一定非要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学生只要理解就可以了。每个加的数都是相同的,从加法中只关注整体里的具体数量,到关注整体的数的特点,促使学生思维视角发生变化,促进了学生思维层次的提升。这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做”出乘法的一个很重要的铺垫。这样的教学体现了老师教在最需处,导在困惑处,这种亲亲课堂文化的先进教学理念。
[FS:Page]
接下来教师出示乘法的初步认识课题之后,请会写乘法算式的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学习完乘号和读法后,师问:其中的2和6表示什么意思?2就是相同加数,6就是数出来的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再揭示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请看视频2)2乘6就表示6个2 的总数。老师很适时的板书了6个2,然后给足孩子时间,充分的进行改写乘法的练习, 通过经历多个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的改写过程,建构乘法的意义,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再全班反馈,学生正确率较高。孩子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乘法模型。
[FS:Page]
正因为如此,在后面的交流中教师再小结提升学生的认识,使乘法的意义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可以说正是因为让学生亲历了乘法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做”中循序渐进地参与“相同加数”“乘法算式”“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等这些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进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构建了乘法的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形成数学素养。
[FS:Page]
教学到此时,大多数孩子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但还有少数孩子理解可能还不清晰,为了帮助这部分孩子掌握意义,接下来教师就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动手操作摆小棒,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这部分还没有理解乘法意义的孩子,通过动手摆,数形结合来理解乘法。(请看视频3、4)
[FS:Page]
在这个展示小棒图的环节教师,处理方式都有不同,一种是看小棒图说算式、一种是看算式猜图形、第三层是用若干个图形来感受乘法的简便,充分展示老师花了心思,动了脑筋。
[FS:Page]
另外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也是亲证的一个过程。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果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概念抽象概括了,此时须有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的知识在发展中飞跃,学生的能力在巩固中得到发展。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课件)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如摆小棒、猜一猜、唱歌、朗诵诗歌、照相、找朋友游戏等活动, 层层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FS:Page]
低年级课堂组织很有艺术。一节课反映出老师平时如何有序训练学生,怎样抓学生的课堂纪律,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低年级老师都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汗水,还有怎样组织低年级课堂教学,这些都可以看出老师平时训练有素,不是临时能表现出来的,很有经验。
[FS:Page]
三、 师生生命能量的真实存在缤纷呈现。
[FS:Page]
亲在是亲亲课堂的关键词,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低年级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奇乐无穷的享受,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就是师生生命能量的真实诠释。主要体现在:
[FS:Page]
1、整堂课教师一直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用书上的情景图为学生创设一个儿童乐园的数学学习情境窜,让学生陶醉于这个情景窜中,乐不思蜀。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FS:Page]
2、在教学中,教师还善于在学生的亢奋达到高潮时,为学生创造一些休息时机。如本节课引入诗歌,将古诗与数学有机结合起来,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拍拍肩,摇摇头或边唱边做动作,以此来唤起学生的精神,促使学生以高涨的情绪积极探索新知识。
[FS:Page]
3、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兴趣。如:(课件)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神奇的自动太阳能路灯,闭上眼睛,让我们用照相机把这些路灯照相留在脑海里。一共照了多少个灯泡?列式计算。联系生活,利用照相的 “咔嚓”声,声音与图像结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
[FS:Page]
总的来说,这节课由创设数数情景引入,到初步感知相同加数,再构建乘法的意义,到摆图形深入理解乘法,用乘法解决问题,最后用乘法阐释身边的生活现象,这样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亲亲课堂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科学构建了乘法的意义,提前半年的时间在一年级学生的课堂里实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乘法,能够正确的根据图形或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案例。
[FS:Page]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经过我们组的认真交流提出以下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1、关于课堂开放性的问题。(请看视频5)在第二堂课中,老师在儿童乐园主题图教学时,目的是想让学生写出加法算式计算人数,为后面加法和乘法的沟通作好准备,但老师提问是:你能用加法算式算吗?老师的问题给学生留的空间太窄,把学生的思维固化了。没有真正的亲近学生的思维,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其实,我们大家认为可以直接呈现出儿童乐园的三副图,问: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你喜欢的项目的人数吗?学生呈现的情况就会是这样的:可能有用加法算的、可能有用乘法算的。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此时教师设问:为什么都是计算摩天轮的人数,有的小朋友用加法计算,有的小朋友用乘法计算,却能够得到同样的答案?这样的设问会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会自己动脑去寻找加法和乘法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样的设计把握了各种学生的思维,真正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亲亲课堂的理念。
[FS:Page]
又如: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可不可以让学生小组一起来思考:自己创造一种简便写法呢?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办法还是不大完美时,就有了知道数学家的办法的强烈欲望。而且会不知不觉产生对数学家、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求知。
[FS:Page]
像这样的地方还有:第一个乘法算式写出时,每个乘法数字表示的意思,可不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来提出问题。
[FS:Page]
2、在还没有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所以,让学生小结时,能够说的更准确的是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一种简便的写法,至于计算的简便还要在学习口诀之后才能体验到。
[FS:Page]
3、注重课堂临时生成的闪光之处。在两堂课中,学生第一次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时候,都有学生说出两个乘法算式的情况,此时,教师采取的是不管的态度,对于这个课堂生成的闪光之点,教师何不就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图形,分别理解几个几的含义,进一步把乘法的意义弄清楚。
[FS:Page]
4、课堂中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在第二堂课中,老师提问时的面太窄,老是在那2、3个人上点,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机会让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亲亲课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