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7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北师大数学第九册《分数的再认识》优秀教案副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08:3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l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l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我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在用活教材的同时,而不为教材,大胆创设情境,注重生活数学,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l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l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的,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所以,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拿彩笔”、“看书”、“画图”等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操作、合作学习,深刻地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对分数再认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部分)也不同,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设疑激趣,复习旧知

二、设置活动,探索新知

三、运用新知,发展能力

四、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五、总结新知,探讨感受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08:3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7 08:31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梳理旧知
二、探究新知
三、运用新知,发展能力
四.巩固创新,拓展运用
五、课堂小结

一、梳理旧知,导入新课。
1、设疑激趣,巩固旧知。
2、动手操作,引入新知。
为给出图形涂颜色,复习分数的概念。并让学生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深化理解新知。
1、寓教于乐、探索新知、培养数感。
活动一:拿一拿。 (课件播放情境图)。
1)、学生独立在准备好的一捆彩笔中拿出彩笔的1/2。2)、同桌互相交流是怎么拿的。
3)、小组交流、汇报。
小结:也就是说彩笔总数相同,拿出的1/2的数量就相同,彩笔总数不同,拿出的1/2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活动二:看书活动。
1)两个同学都看了各自书的三分之一,谁看得多?
2)、学生交流。(先分组再全班)。
3)、(课件)。先比较1/3谁多,再比较整本书谁多?
4)、(课件)质疑:什么情况下他们看的一样多?
5)、师小结:也就是说一个分数,它所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部分)也不相同。
三、运用新知,发展能力。
活动三:画一画。
活动四:玩一玩。
游戏:请1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占小组人数、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四、巩固创新,拓展运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书35页1题)。(课件演示)
2、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的分数。(书35页2题)。(课件演示)
3、分别画出各图形的1/2,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书35页3题)。(课件演示)
五、全课总结:
1、谈谈你们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吧!(学生说)(总结本课)

学生三年级对分数已有学习,对分数有一定认识和理解,能准确描述一个分数
学生对活动充满兴趣,能对知识自发探索,并能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逐层探究学生应能很好理解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各种活动,学生本节课体会深刻。

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
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
通过拿彩笔的具体操作活动,直观的探究一捆彩笔的1/2所对应“总数”和“具体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1/3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用同学们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直观的体验虽然“部分”相同,但“整体”不同,表示“部分”的分数也不同
安排比较分明的层次练习,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  (“1”)    分数  ( 1/2  )      部分
               8                                    4
               6                                    3
              10                                    5
   
总结:   整体不同,分数相同,部分不同
整体不同,分数不同,部分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08:31:0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l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l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l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l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本课教材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课程中我安排了“分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分铅笔”,这样的设计更能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

本节课在设计上的教学基本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重要理念。我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贴进学生生活的情境,活跃了课堂氛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了。此外,“分铅笔”“读书”等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思维,积极参与,充分合作。教师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当中,较好地扮演了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2: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