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2 09:50:25
|
只看该作者
《千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初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请人来比画比画。
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讲得好!那如果测量我们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对呀!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生1:1千米有多长?
生2:1千米等于多少米?
……
师:是呀,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全课题:千米的认识)
【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学长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出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这就使得新知的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习乃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二、自学探究,认识新知
1.提示自学。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千米”一词,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成自学提纲。围绕这些问题你们阅读教材,尝试自己解决,好吗?
出示自学提纲:
⑴通过看书你认识了什么单位?
⑵你是怎么感受“千米”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教材第44页上面的内容读一读、画一画。学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2.自读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读书,你们认识了什么内容?谁来汇报。
学生交流。(略)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成效。那么,通常测量什么样的物体长度要用到千米作单位呢?
生: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较长的路程,通常要用千米作单位。
师:千米一词后面为什么要加星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师:千米又叫公里,千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km”来表示。在我国习惯上用“公里”来表示“千米”,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长度单位。
师:你在哪儿见过千米的呢?书上提供这些场景,你了解吗?
生:我知道书中第一幅图中的180千米是表示里程的。
……
师:通过自学,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1千米=1000米。
让学生读一读,并通过不同的停顿和语气把“1千米”和“1000千米”区分开来。
3.理解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3题。(略)
【评析:组织学生自学时,教者做了较为切实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自学题纲,再及时展开交流,汇报阅读自学的收获。其间通过提问强调千米的使用场合、注意千米概念的附注,仔细观察辨认实际插图的意义等等。精心的设计确保了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较为圆满地获得自学的成功。】
4.感受1千米。
(1)估计1千米的实际长度。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根1米长的米尺,如果用这根米尺时,量多少次是1千米呢?
生: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师:可见,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请大家估计一下,1千米远的路程有多长?
学生自由估计。(略)
(2)借助跑道的长感知1千米。
师:你到过我们市的体育场吗?体育场跑道边有一条直道,(课件演示体育场跑道中直道的画面)你知道这条直道是多少米?
生:体育场的直道是100米。
师:是的,体育场的直道的长是100米,想象一下,100米有多长。像这样的几个100米的长是1000米?
生:10个100米是1000千米。
师:也就是说,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直道的长?
生:10个。
师:谁知道体育场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如果在体育场环形跑道上跑1000米,你认为要跑几圈?
生:体育场环形跑道的一圈是400米,在上面跑两圈半正好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师: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
生:是200米。
师:沿学校跑道跑几圈是1千米呢?
生:5个200是1000,跑5圈是1千米。
(3)借助身边的环境感知1千米。
师:我们刚才借助操场、体育场的跑道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如果要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来感觉一下,怎么样?
学生起立,闭上眼睛想象。老师说途经的地点、路程,学生想象,沿着路线感受1千米路程。(从学校大门口出发向北走—到向东拐弯小桥处大约50米—到西长街大约300米—再向北走到府市口红绿灯处大约350米—到医药公司红绿灯处大约650米—到勺湖公园东大门大约1千米。)
师:走1千米的感觉怎么样啊?
师:估计一下,从你家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学生交流。
(4)算一算,找一找。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图中从小明家到哪儿正好是1千米?
生:从小明家到电影院—邮局—少年宫,正好是1千米。
师:图中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生:从体育场—少年宫—邮局,正好是1千米。
【评析:教者用心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十分清晰地设计了四个环节:通过学生估计1千米有多长,激活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使学生体会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又使学生产生了用自己熟悉的事物认识1千米的心理需要;随后,由近及远通过体育场100米的直道,用已知的长度来“度量”1千米,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并借助200米、400米的跑道直观感知1千米;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从学校大门口到勺湖公园、自己家到某个地方等熟悉的1千米线路来强化感知;最后出示标有各段距离线路图,看图计算行程。这样,有层次地规划学生的数学活动,十分高效地强化了对新建立的千米概念的实际长度的把握,创造性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5.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千米,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其实千米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播放: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千米,是在长江上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双层大桥;长江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非洲的尼罗河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加拿大联邦大桥长13千米。而我国杭州湾大桥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万里长城约长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结。(略)
【评析:进入概念应用阶段,教者向学生出示了有关国内外著名桥梁、河流等用千米作单位的长度数据,带领学生领略千米的广泛应用,犹如徜徉在广袤的时空隧道,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加强审美欣赏,渗透文化信息,开阔学生的视域。】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师:请大家先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学生练习后,组织反馈。
2.连一连。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连线,再说明理由。
3.估一估。
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并让学生看图完成第(1)小题。
师:如果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从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呢?
学生估计,并交流思考的过程。
出示实际的路程,与学生估计的结果进行对照,帮助学生体会合理的估计方法。
4.想一想。
师: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在这一天,我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同学们都看了吗?那宏伟壮观的阅兵场面令人无比激动,无比振奋,真是百看不厌。想不想再回首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好,下面就请欣赏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播放课件国庆阅兵式的场景,并随着画面出示以下问题:
(1)14个官兵方阵和30个车辆方阵共长2( )。
(2)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 ),踢腿高度都是25( )。
(3)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20000多( ),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近10000多( )。
师:看了上面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四、回顾本课,自由小结(略)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初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请人来比画比画。
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讲得好!那如果测量我们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对呀!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生1:1千米有多长?
生2:1千米等于多少米?
……
师:是呀,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全课题:千米的认识)
【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学长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出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这就使得新知的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习乃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二、自学探究,认识新知
1.提示自学。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千米”一词,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成自学提纲。围绕这些问题你们阅读教材,尝试自己解决,好吗?
出示自学提纲:
⑴通过看书你认识了什么单位?
⑵你是怎么感受“千米”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教材第44页上面的内容读一读、画一画。学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2.自读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读书,你们认识了什么内容?谁来汇报。
学生交流。(略)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成效。那么,通常测量什么样的物体长度要用到千米作单位呢?
生: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较长的路程,通常要用千米作单位。
师:千米一词后面为什么要加星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师:千米又叫公里,千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km”来表示。在我国习惯上用“公里”来表示“千米”,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长度单位。
师:你在哪儿见过千米的呢?书上提供这些场景,你了解吗?
生:我知道书中第一幅图中的180千米是表示里程的。
……
师:通过自学,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1千米=1000米。
让学生读一读,并通过不同的停顿和语气把“1千米”和“1000千米”区分开来。
3.理解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3题。(略)
【评析:组织学生自学时,教者做了较为切实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自学题纲,再及时展开交流,汇报阅读自学的收获。其间通过提问强调千米的使用场合、注意千米概念的附注,仔细观察辨认实际插图的意义等等。精心的设计确保了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较为圆满地获得自学的成功。】
4.感受1千米。
(1)估计1千米的实际长度。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根1米长的米尺,如果用这根米尺时,量多少次是1千米呢?
生: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师:可见,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请大家估计一下,1千米远的路程有多长?
学生自由估计。(略)
(2)借助跑道的长感知1千米。
师:你到过我们市的体育场吗?体育场跑道边有一条直道,(课件演示体育场跑道中直道的画面)你知道这条直道是多少米?
生:体育场的直道是100米。
师:是的,体育场的直道的长是100米,想象一下,100米有多长。像这样的几个100米的长是1000米?
生:10个100米是1000千米。
师:也就是说,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直道的长?
生:10个。
师:谁知道体育场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如果在体育场环形跑道上跑1000米,你认为要跑几圈?
生:体育场环形跑道的一圈是400米,在上面跑两圈半正好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师: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
生:是200米。
师:沿学校跑道跑几圈是1千米呢?
生:5个200是1000,跑5圈是1千米。
(3)借助身边的环境感知1千米。
师:我们刚才借助操场、体育场的跑道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如果要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来感觉一下,怎么样?
学生起立,闭上眼睛想象。老师说途经的地点、路程,学生想象,沿着路线感受1千米路程。(从学校大门口出发向北走—到向东拐弯小桥处大约50米—到西长街大约300米—再向北走到府市口红绿灯处大约350米—到医药公司红绿灯处大约650米—到勺湖公园东大门大约1千米。)
师:走1千米的感觉怎么样啊?
师:估计一下,从你家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学生交流。
(4)算一算,找一找。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图中从小明家到哪儿正好是1千米?
生:从小明家到电影院—邮局—少年宫,正好是1千米。
师:图中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生:从体育场—少年宫—邮局,正好是1千米。
【评析:教者用心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十分清晰地设计了四个环节:通过学生估计1千米有多长,激活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使学生体会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又使学生产生了用自己熟悉的事物认识1千米的心理需要;随后,由近及远通过体育场100米的直道,用已知的长度来“度量”1千米,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并借助200米、400米的跑道直观感知1千米;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从学校大门口到勺湖公园、自己家到某个地方等熟悉的1千米线路来强化感知;最后出示标有各段距离线路图,看图计算行程。这样,有层次地规划学生的数学活动,十分高效地强化了对新建立的千米概念的实际长度的把握,创造性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5.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千米,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其实千米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播放: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千米,是在长江上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双层大桥;长江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非洲的尼罗河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加拿大联邦大桥长13千米。而我国杭州湾大桥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万里长城约长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结。(略)
【评析:进入概念应用阶段,教者向学生出示了有关国内外著名桥梁、河流等用千米作单位的长度数据,带领学生领略千米的广泛应用,犹如徜徉在广袤的时空隧道,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加强审美欣赏,渗透文化信息,开阔学生的视域。】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师:请大家先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学生练习后,组织反馈。
2.连一连。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连线,再说明理由。
3.估一估。
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并让学生看图完成第(1)小题。
师:如果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从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呢?
学生估计,并交流思考的过程。
出示实际的路程,与学生估计的结果进行对照,帮助学生体会合理的估计方法。
4.想一想。
师: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在这一天,我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同学们都看了吗?那宏伟壮观的阅兵场面令人无比激动,无比振奋,真是百看不厌。想不想再回首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好,下面就请欣赏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播放课件国庆阅兵式的场景,并随着画面出示以下问题:
(1)14个官兵方阵和30个车辆方阵共长2( )。
(2)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 ),踢腿高度都是25( )。
(3)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20000多( ),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近10000多( )。
师:看了上面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四、回顾本课,自由小结(略)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初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请人来比画比画。
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讲得好!那如果测量我们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对呀!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生1:1千米有多长?
生2:1千米等于多少米?
……
师:是呀,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全课题:千米的认识)
【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学长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出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这就使得新知的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习乃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二、自学探究,认识新知
1.提示自学。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千米”一词,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成自学提纲。围绕这些问题你们阅读教材,尝试自己解决,好吗?
出示自学提纲:
⑴通过看书你认识了什么单位?
⑵你是怎么感受“千米”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教材第44页上面的内容读一读、画一画。学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2.自读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读书,你们认识了什么内容?谁来汇报。
学生交流。(略)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成效。那么,通常测量什么样的物体长度要用到千米作单位呢?
生: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较长的路程,通常要用千米作单位。
师:千米一词后面为什么要加星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师:千米又叫公里,千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km”来表示。在我国习惯上用“公里”来表示“千米”,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长度单位。
师:你在哪儿见过千米的呢?书上提供这些场景,你了解吗?
生:我知道书中第一幅图中的180千米是表示里程的。
……
师:通过自学,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1千米=1000米。
让学生读一读,并通过不同的停顿和语气把“1千米”和“1000千米”区分开来。
3.理解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3题。(略)
【评析:组织学生自学时,教者做了较为切实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自学题纲,再及时展开交流,汇报阅读自学的收获。其间通过提问强调千米的使用场合、注意千米概念的附注,仔细观察辨认实际插图的意义等等。精心的设计确保了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较为圆满地获得自学的成功。】
4.感受1千米。
(1)估计1千米的实际长度。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根1米长的米尺,如果用这根米尺时,量多少次是1千米呢?
生: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师:可见,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请大家估计一下,1千米远的路程有多长?
学生自由估计。(略)
(2)借助跑道的长感知1千米。
师:你到过我们市的体育场吗?体育场跑道边有一条直道,(课件演示体育场跑道中直道的画面)你知道这条直道是多少米?
生:体育场的直道是100米。
师:是的,体育场的直道的长是100米,想象一下,100米有多长。像这样的几个100米的长是1000米?
生:10个100米是1000千米。
师:也就是说,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直道的长?
生:10个。
师:谁知道体育场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如果在体育场环形跑道上跑1000米,你认为要跑几圈?
生:体育场环形跑道的一圈是400米,在上面跑两圈半正好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师: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
生:是200米。
师:沿学校跑道跑几圈是1千米呢?
生:5个200是1000,跑5圈是1千米。
(3)借助身边的环境感知1千米。
师:我们刚才借助操场、体育场的跑道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如果要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来感觉一下,怎么样?
学生起立,闭上眼睛想象。老师说途经的地点、路程,学生想象,沿着路线感受1千米路程。(从学校大门口出发向北走—到向东拐弯小桥处大约50米—到西长街大约300米—再向北走到府市口红绿灯处大约350米—到医药公司红绿灯处大约650米—到勺湖公园东大门大约1千米。)
师:走1千米的感觉怎么样啊?
师:估计一下,从你家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学生交流。
(4)算一算,找一找。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图中从小明家到哪儿正好是1千米?
生:从小明家到电影院—邮局—少年宫,正好是1千米。
师:图中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生:从体育场—少年宫—邮局,正好是1千米。
【评析:教者用心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十分清晰地设计了四个环节:通过学生估计1千米有多长,激活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使学生体会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又使学生产生了用自己熟悉的事物认识1千米的心理需要;随后,由近及远通过体育场100米的直道,用已知的长度来“度量”1千米,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并借助200米、400米的跑道直观感知1千米;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从学校大门口到勺湖公园、自己家到某个地方等熟悉的1千米线路来强化感知;最后出示标有各段距离线路图,看图计算行程。这样,有层次地规划学生的数学活动,十分高效地强化了对新建立的千米概念的实际长度的把握,创造性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5.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千米,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其实千米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播放: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千米,是在长江上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双层大桥;长江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非洲的尼罗河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加拿大联邦大桥长13千米。而我国杭州湾大桥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万里长城约长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结。(略)
【评析:进入概念应用阶段,教者向学生出示了有关国内外著名桥梁、河流等用千米作单位的长度数据,带领学生领略千米的广泛应用,犹如徜徉在广袤的时空隧道,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加强审美欣赏,渗透文化信息,开阔学生的视域。】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师:请大家先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学生练习后,组织反馈。
2.连一连。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连线,再说明理由。
3.估一估。
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并让学生看图完成第(1)小题。
师:如果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从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呢?
学生估计,并交流思考的过程。
出示实际的路程,与学生估计的结果进行对照,帮助学生体会合理的估计方法。
4.想一想。
师: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在这一天,我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同学们都看了吗?那宏伟壮观的阅兵场面令人无比激动,无比振奋,真是百看不厌。想不想再回首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好,下面就请欣赏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播放课件国庆阅兵式的场景,并随着画面出示以下问题:
(1)14个官兵方阵和30个车辆方阵共长2( )。
(2)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 ),踢腿高度都是25( )。
(3)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20000多( ),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近10000多( )。
师:看了上面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四、回顾本课,自由小结(略)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初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请人来比画比画。
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讲得好!那如果测量我们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对呀!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生1:1千米有多长?
生2:1千米等于多少米?
……
师:是呀,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全课题:千米的认识)
【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学长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出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这就使得新知的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习乃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二、自学探究,认识新知
1.提示自学。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千米”一词,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成自学提纲。围绕这些问题你们阅读教材,尝试自己解决,好吗?
出示自学提纲:
⑴通过看书你认识了什么单位?
⑵你是怎么感受“千米”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教材第44页上面的内容读一读、画一画。学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2.自读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读书,你们认识了什么内容?谁来汇报。
学生交流。(略)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成效。那么,通常测量什么样的物体长度要用到千米作单位呢?
生: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较长的路程,通常要用千米作单位。
师:千米一词后面为什么要加星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师:千米又叫公里,千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km”来表示。在我国习惯上用“公里”来表示“千米”,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长度单位。
师:你在哪儿见过千米的呢?书上提供这些场景,你了解吗?
生:我知道书中第一幅图中的180千米是表示里程的。
……
师:通过自学,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1千米=1000米。
让学生读一读,并通过不同的停顿和语气把“1千米”和“1000千米”区分开来。
3.理解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3题。(略)
【评析:组织学生自学时,教者做了较为切实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自学题纲,再及时展开交流,汇报阅读自学的收获。其间通过提问强调千米的使用场合、注意千米概念的附注,仔细观察辨认实际插图的意义等等。精心的设计确保了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较为圆满地获得自学的成功。】
4.感受1千米。
(1)估计1千米的实际长度。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根1米长的米尺,如果用这根米尺时,量多少次是1千米呢?
生: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师:可见,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请大家估计一下,1千米远的路程有多长?
学生自由估计。(略)
(2)借助跑道的长感知1千米。
师:你到过我们市的体育场吗?体育场跑道边有一条直道,(课件演示体育场跑道中直道的画面)你知道这条直道是多少米?
生:体育场的直道是100米。
师:是的,体育场的直道的长是100米,想象一下,100米有多长。像这样的几个100米的长是1000米?
生:10个100米是1000千米。
师:也就是说,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直道的长?
生:10个。
师:谁知道体育场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如果在体育场环形跑道上跑1000米,你认为要跑几圈?
生:体育场环形跑道的一圈是400米,在上面跑两圈半正好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师: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
生:是200米。
师:沿学校跑道跑几圈是1千米呢?
生:5个200是1000,跑5圈是1千米。
(3)借助身边的环境感知1千米。
师:我们刚才借助操场、体育场的跑道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如果要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来感觉一下,怎么样?
学生起立,闭上眼睛想象。老师说途经的地点、路程,学生想象,沿着路线感受1千米路程。(从学校大门口出发向北走—到向东拐弯小桥处大约50米—到西长街大约300米—再向北走到府市口红绿灯处大约350米—到医药公司红绿灯处大约650米—到勺湖公园东大门大约1千米。)
师:走1千米的感觉怎么样啊?
师:估计一下,从你家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学生交流。
(4)算一算,找一找。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图中从小明家到哪儿正好是1千米?
生:从小明家到电影院—邮局—少年宫,正好是1千米。
师:图中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生:从体育场—少年宫—邮局,正好是1千米。
【评析:教者用心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十分清晰地设计了四个环节:通过学生估计1千米有多长,激活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使学生体会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又使学生产生了用自己熟悉的事物认识1千米的心理需要;随后,由近及远通过体育场100米的直道,用已知的长度来“度量”1千米,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并借助200米、400米的跑道直观感知1千米;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从学校大门口到勺湖公园、自己家到某个地方等熟悉的1千米线路来强化感知;最后出示标有各段距离线路图,看图计算行程。这样,有层次地规划学生的数学活动,十分高效地强化了对新建立的千米概念的实际长度的把握,创造性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5.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千米,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其实千米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播放: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千米,是在长江上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双层大桥;长江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非洲的尼罗河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加拿大联邦大桥长13千米。而我国杭州湾大桥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万里长城约长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结。(略)
【评析:进入概念应用阶段,教者向学生出示了有关国内外著名桥梁、河流等用千米作单位的长度数据,带领学生领略千米的广泛应用,犹如徜徉在广袤的时空隧道,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加强审美欣赏,渗透文化信息,开阔学生的视域。】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师:请大家先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学生练习后,组织反馈。
2.连一连。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连线,再说明理由。
3.估一估。
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并让学生看图完成第(1)小题。
师:如果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从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呢?
学生估计,并交流思考的过程。
出示实际的路程,与学生估计的结果进行对照,帮助学生体会合理的估计方法。
4.想一想。
师: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在这一天,我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同学们都看了吗?那宏伟壮观的阅兵场面令人无比激动,无比振奋,真是百看不厌。想不想再回首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好,下面就请欣赏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播放课件国庆阅兵式的场景,并随着画面出示以下问题:
(1)14个官兵方阵和30个车辆方阵共长2( )。
(2)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 ),踢腿高度都是25( )。
(3)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20000多( ),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近10000多( )。
师:看了上面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四、回顾本课,自由小结(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