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4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课《一面》听课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2:0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面》的评课一、课堂教学成功之处:

  1、执教者在教学中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而改变了单一的师生交流方式,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小组的交流合作”三个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多向协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对语言的感悟中,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每一位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学习者,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本身已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

2、整个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媒体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本堂课的成功之处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环节清晰,引导学生感悟了课文的内容。方老师能够理清文章脉络,制作网络课件,而且能充分考虑了语文教学目标预设,比较全面、具体,要求适度。课堂上的幻灯片和电脑课件,给学生一个形象化的可视平台,通过真实、生动、鲜明的影象、图片,引发学生的感受。从最初的教学导入语,到最后的总结,教师始终突出了“野”,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在转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2:03:06 | 只看该作者
重其所重     略其所略——《一面》教学点评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排的,用“*”表示。在以往的旧版教材中,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而今随着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实施,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略读教学要略中有精,整体把握求“略”,重点感悟求“精”。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篇首的导语就像学习伙伴,为自主学习指出了方向。仔细揣摩导语,前半部分是与精读课文、本组主题建立联系,而后半部分则是独立阅读方法的提示、文本语言特色的感悟以及课外学习延伸指引等。因而,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迁移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获取的知识经验,在略读实践中提高阅读的本领。

《一面》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课文是通过作者回忆自己与鲁迅的一面之交,把鲁迅对青年的爱护写的得很细致,如“他的眼神就像慈父的抚摸一样,让我感到了温暖和严肃……”及一面对作者带来了无穷的力量等,足以可见鲁迅在广大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本课是篇略读课文,根据教材要求,略读课文教学要完成“粗知文章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的两大任务。因而,教师在展开教学过程的理念是通过学生的不同形式的读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再分角色读体会、交流人物情感,进而体会人物品质的。

例如《一面》的导语:同学们,这一单元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课文后, 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尊敬的伟人。 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其中有一位青年阿累仅仅与鲁迅只有一面之交,就写下了一篇感人的文章。(齐读课题《一面》)

然后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简单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教学中,前两个环节谈话引入,交流资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是“简”“略”带过。

教师用书中这样帮我们解读课文: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教学时,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自读自悟,细读悟情”,抓住“鲁迅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目标定位在体会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同时学习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学习时,教师主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教师引领着学生找出文中鲁迅的六次外貌描写,然后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又适时地补充有关资料丰实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细读悟情,交流探讨。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进一步学习人物描写的表达方法,后面的“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也就水到渠成。这充分体现出了略读课文“重其所重  略其所略”的教学思路。

“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学习、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教学中,学生从“认识”到“感受”的情感需一个转折过渡,才能渐渐沉浸文本,体会真情。为此,教师整合了课内外的教学资源,深情旁白:这一面,鲁迅的外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坚毅,刚强的性格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一面,鲁迅还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青年得到怎样的关怀呢?找出让你感动的有关句子谈一谈体会。一石激起千重浪。题目变换的问题,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题,学生的陈述与讨论,都出自他们的理解,既动脑动口,又排除理解中的疑点,教者由解题引向探索命题的深意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进入教学重点作了铺垫。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我又仔细地看了他的脸——瘦!”我体会到作者担忧鲁迅的身体,敬佩他的顽强精神。

“他的手多瘦啊——”我体会到作者为鲁迅憔悴的身体感到心痛。

“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我体会到作者为鲁迅身体担忧、心痛。

正是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我体会到作者被鲁迅这种一心为民族大众,革命不息的战斗气势和忘我精神所折服。

……

学生从各个角度表达自己的理解,形成互相补充,从而丰富丁内容,加深丁理解。

总的来说,略读课文内容上对学生理解课文的要求应低于精读课文,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方法上,应学会放手,注重学法的指导,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书过程中,提高能力,实现迁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2:03:40 | 只看该作者
再教《一面》

      可以说,《一面》是我心里的一处烙印。

      去年差不多这时段开展的市级骨干教师交流活动中,从没上过公开课的我,在大家都说很难的情况下,盲目地挑战自己,坚持去抱罗中心小学上这一课,结果可想而知,课堂举步维艰,效果更是微乎甚微。现在一想起当时上课评课的情景我脸上还是燥热不已,当时,该校唐老师可是给足了我面子,才不至于那么难看。

      今年,再教《一面》,觉得真的好难。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年教师而言,其实也不熟悉鲁迅,我只知道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针砭时政,还有就是关于鲁迅的几则小故事而已。手头的《鲁迅文集》翻了两个月还没看完。读懂鲁迅,需要文学功底,需要熟悉历史背景,需要了解鲁迅的生平,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

      结合主题教学要求,本课应继续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另一种高尚品质,即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并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重点关注外貌描写。思来想去,总觉得参考书的教案在本班很难推进,硬搬套用的结果也许仅仅是个交代。于是最终自拟了如下授课思路:

      一、自由读课文,一、二组同学用横线画出描写鲁迅的句子,三、四组同学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阿累的句子。

(因为任务相对简单,大多数同学都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二、两组同学分别依次逐句(逐处)个别读画出的句子,查漏补缺。

(逐一朗读,目的是检查中下水平同学的预习情况,结果发现部分同学画出了描写内山老板的句子)

     三、齐读所画句子,每组推荐一位代表发言:主要从哪个角度描写人物;全组汇报:你对人物有了什么印象?

      u     推荐发言到小组汇报,目的是训练全体同学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汇报如下:鲁迅:外貌,瘦、精神

阿累:爱读书、崇拜鲁迅、贫穷

     u     全班推荐两位同学口述课文主要内容。

有如上汇报积淀,口述时内容相对比较完整,能够表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品质特点。

   ( 全班分任务参与学习,参与热情高,有效果)

     四、思考:为什么题目命为一面?

     u     交流观点有一定层次:1、陌生人送书,难忘;2、见到偶像,难忘;3、自己心目中无比崇敬的人给爱书却没钱的自己送书,难忘;

(能够有这样的理解,我想可以了,至于鲁迅给我的力量和激励这一层面,孩子们不好理解了)

       从整个流程来看,聚焦鲁迅六次由远及近的外貌描写,我没有引导好,只是大概看出‘瘦、精神’的人物特点,对于越来越近,描写越来越细的技巧无法很好赏析。同时我也发现,一个课时是无法完成的,因为是本班,我可以坚持自己用一个课时陪同学们预习,读书的做法。

板书设计:

                                                                  19*、一面

                                                                   鲁迅       阿累

                                                                    瘦          贫穷

                                                                   精神        爱书

                                                                                  敬‘迅’

                                                             送书,关心进步青年

                                                             激励,永远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7: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