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把竖式补充完整 出示左边一组题后,提示:余数是“0”,你能想到什么?余数1,你又能想到什么? 学生完成后,讨论:除数是3,商是24,余数还可能是几?当余数是2时,被除数是多少? 学生完成右边一组题后,追问:除数是4,商是20,余数还可能是几?余数是2时,被除数是多少?余数是1时呢? 六、按要求选数 1.每人选一个两位数,使它除以5没有余数。 ( )÷5=( ) 学生回答后,讨论:这些两位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2.每人选一个两位数,使它除以5的余数是1。 ( )÷5=( )……1 学生完成后,讨论:你是怎样想到符合要求的两位数的? 启发:联系上面的思考过程,可以怎样很快得到符合要求的两位数?(把除以5没有余数的两位数加1) 启发:你能很快说出三个除以5余2的两位数吗?除以5余2的两位数中,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呢? [说明:在计算除法的过程中,使“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定,这是由除法运算的意义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准确把握余数、除数、商和被除数的关系,也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让学生把竖式补充完整,有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和方法,体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让学生“按要求选数”,既凸显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同时也渗透了5的倍数的基本特征,从而为后续学习积累相应的经验。] 七、解决实际问题 1.(1)一种果汁每瓶3元,李小萌用50元可以买几瓶,还剩几元? (2)一种果汁每瓶3元,李小萌用50元最多可以买几瓶? 学生解答后,讨论:分别列出了怎样的算式?为什么最多只能买16瓶? 引导:李小萌再添加几元就可买17瓶? 2.(1)一本91页的童话书,用一星期(7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一本94页的童话书,用一星期(7天)看完,你怎样安排每天看的页数? 重点讨论第(2)题的不同安排,强调:只要你的安排符合要求(7天看完),而且合理,都是可以的。 3.(1)同样的练习本,小华买了5本,小萍买了3本,他们一共用去9元6角。每本练习本多少钱? (2)同样的练习本,小华买了5本,小萍买了3本,小华比小萍多用2元4角。每本练习本多少钱? 学生解答前启发:9元6角是几本练习本的价钱?2元4角呢?已知8本(3本)练习本的价钱是9元6角(2元4角),怎样求每本练习本的价钱? [说明: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重点有两个,一是在正确理解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列出相应的算式;二是联系生活经验合理解答并灵活运用计算结果。上面的练习通过题组对比的形式,一方面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突出运算意义在确定计算方法时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则着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灵活处理运算结果,从而获得对计算过程和结果更为透彻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注意适当提供开放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在开放的思考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创新意识。] 八、课内作业 练习二第2题。 九、课堂总结(略) [总说明] 练习是小学生学习计算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恰当的计算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供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领悟一些重要的数学关系、数学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要实现练习的上述功能,应着重处理好练习的基础性与发展性、技巧性与应用性、针对性与多样性等诸多关系。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围绕上述关系的处理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是十分重视通过运用对比性题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计算的原理和方法,体会一些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计算规律,进而提高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二是重视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交流,从而领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感受蕴涵其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判断相关两道式题得数大小”这一环节,先引导学生依据对除法运算意义和特点的已有认识直接作出判断,再要求他们通过计算验证所作的判断,最后启发他们从相似的特殊现象中归纳出一般性结论。这一过程既有猜想、验证的要素,也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三是重视把计算练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除法运算的实际意义,体会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处理计算结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培养应用意义、增强应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