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优质课《交往艺术须学习》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3:0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1、《交往艺术须学习》是粤教版《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三课《文明交往》中的内容,在课标“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中,教学目标规定为: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内容标准也明确为: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文明礼仪是我国中华民族传承的优秀文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精神文明远远赶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社会上有许多不文明的言行在阻碍着我们道德的发展。本课通过情景分析,让学生受尊重与礼貌在交往中的力量,并能通过自身对比,对不文明行为能够自觉改正和抵触。

3、本单元前面两课已经涉及到中学生与父母,与老师的交往,本课是在这两课内容上的延伸与深化。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空间,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留意观察,学习别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更多的人打交道,让学生在交往中能够 学会怎样交往,在交往中获得快乐,使教科书的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方面: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能够初步辨别文明行为与不文明行为,但是对于该如何文明交往还不够清晰。他们的行为规范处在形成之中,缺乏对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及文明礼貌的技能技巧。

2、情感方面: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高峰阶段,生理心理的发展使他们逐渐摆脱幼稚走向成熟。作为90后的他们,身处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代,他们不满足于家庭亲情,努力追寻同伴友谊、社会的认同,有着强烈的与人交往的需要。但由于缺乏经验,缺乏相应的心理品质和技能技巧,更急切地需要得到知道与帮助。

3、生活背景方面:积极交往是社会化的需要。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克服在交往中存在的不足,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后能够顺利走向社会意义重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尊重与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2、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并内化为自身文明交往的主动行为,学会与人交往,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明交往的礼仪与技巧。中学生强烈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掌握交往的礼仪与技巧,对于他们初步适应社会,成年后顺利走向社会意义重大。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文明的言行。尽管中学生知道文明交往的重要性,但在日常生活中的不经意或无意识的不文明行为比比皆是,学会文明交往的技巧,还要有意识地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而这也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方法】

1、  教法:案例教学发法、分析教学法、体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2、学法:体验式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上课所需道具,制定本节课竞赛规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课堂竞赛基本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人的一生都在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就是所谓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掌握这门艺术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学习的内容《交往艺术须学习》。(多媒体展示课题)二、出示目标: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并说出尊重与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三、【他的言行我评价】

多媒体展示有关于尊重环卫工人的视频

思考:1、为什么两位司机会有不同的待遇?

2、如果你是这位环卫工人,你当时会有何感想?

3、你认为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他人 ?

学生回答。

阅读材料

材料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子 》

材料二: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

思考:阅读材料,结合课本p64说说尊重与礼貌的作用.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文明交往的前提

1、尊重

尊重在交往中的作用:(1)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2)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信任与友谊。

2、  礼貌

礼貌的在交往中的作用:(1)礼貌是一种道德规范。(2)礼貌是能展示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和修养(3)礼貌能增添一个人的风采和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他的言行我评价】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比尊重与不尊重他人,待人礼貌与不礼貌会造成人际关系的巨大反差,进而反思自己的言行。通过材料阅读,结合课文,思考总结出尊重和礼貌是人际交往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在交往中尊重与礼貌待人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我们真的能做到吗?下面是一个采访的活动,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3:03:47 | 只看该作者
四【我的采访我感悟】
要求:1、每组派一位组员采访一位老师,其余组员可互相采访,并完成“我的采访”表格内容。时间为5分钟.
2、完成采访后组内交流意见,派代表总结汇报本组的采访结果。
温馨提示:在采访中请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我的采访我感悟
采访对象:

采访内容
您最欣赏拥有哪种性格或品质的人?

您认为这种性格(品质)对交往有什么益处?


您认为什么样的人应该远离?


结交这样的人对我们会产生什么影响?



小组采访总结
1、在采访中,本组使用的文明语言有:                                                     
2、通过采访和讨论,我们组认为:
1)有利于交往的品质(性格)有                                             
原因是:它有利于                                                              
2)这样的人应该远离                                                      
原因是:它会影响                                                            
学生汇报
老师总结:
交往的艺术
真诚坦率、正直勇敢、坚持原则、谦逊宽容、善于聆听、热情开朗、乐观幽默、细心体贴、彬彬有礼等
交友要注意:识别善恶.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的形式,在实践中检验自己使用文明礼貌的能力,是对前一个环节的验证与验收。同时克服羞涩的心理,锻炼勇气,培养与人交往的技巧。通过交流总结,懂得在人际交往中有利于交往的性格与品质,懂得交友时要懂得识别善恶。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交往中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下面,我们通过竞赛来展示一下我们的风采吧!
五【我的风采我展示】
竞赛规则:本轮为抢答部分,由每组执“魔法棒”的同学抢答题机会,抢到机会后由本组同学举手回答,每答对一道题可为本组种植一棵文明树。假若本组同学无人回答,其他组同学可抢答。
1、在交往中属于不文明行为的有(   )
①穿拖鞋、光膀子逛超市    ②穿睡衣上街   ③吃槟榔      ④垃圾乱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在公共汽车、地铁、火车、飞机上或剧院,宴会等公共场所,朋友或熟人间说话应该(    )。
A、 随心所欲  B、高谈阔论  C、轻声细语、不妨碍别人
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入户登记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面对普查员,漫画中户主的行为(      )
①是没礼貌、不文明的行为
②是率直、不拘小节的表现
③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表现
④不符合诚信的道德规范的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生都增开了文明礼仪课。让中小学生们在“知书”的同时,也要“识礼”,这是因为(    )
A.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B.我国的礼仪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全面继承
C.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的体现,影响人际交往
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5、进入别人房间首先要敲门,得到允许方可进入,敲门一般要敲(    )。
A、2下  B、3下   C、4下
情景表演:小明进老师办公室请教问题。
情景表演:两位同学正在兴致勃勃地在谈论小君,小君恰好走了进来,并听到了她们的谈话。设计意图:
通过做题和表演这一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把情感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再在实践中检验(表演),符合学生的再认知再实践的学习规律。
六【我的收获共分享
这节课,我学到了……
七【作业】
搜索有关于交往的礼仪与技巧与同学们共享。
结束语:同学们,只要掌握了交往这门艺术,你未来的道路就会少一些挫折,所以大家要重视人际交往的技巧。
八、【推荐书籍、音像与网站】
书籍:戴尔•卡耐基《沟通的艺术》
音像:《人际交往必胜秘诀》主讲:黑幼龙
网站:
海南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文明礼仪大讲堂
人际交往关系网
附:同学间交往的禁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9: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