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2 09:10:12
|
只看该作者
在听课中成长——《顶碗少年》听课反思
今天,聆听了韩老师和徐老师执教的《顶碗少年》,两位老师讲课的风格和方法有所不同,但从中都有一些收获。现结合许老师授课内容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许老师整个教学思路是让学生边读边感悟。重视了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许老师在整节课中采取了默读、自读、齐读等不同读的方式,逐步的来悟出文章的道理。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因此,许老师的教学首先是抓住了文章的主线,以此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环节中许老师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没偏离文章的主线。文章的主线很清晰、明朗。首先明确学习任务,根据任务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其次,顺藤摸瓜,找准了切入点,以段带面,重点分析3-7自然段,通过词语,句子和不同的写作手法的分析,这样有利于突破重难点,从而让学生理解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另外,许老师在讲完少年的三次顶碗经历后,紧接着设问,如果少年第三次也失败了,少年又会怎样呢?这让的设问很巧妙,让学生真正懂得了,少年即使失败也会在坚持的,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深刻道理,对学生自己也是一个启迪。最后,教师总结,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入手,切题让学生更深一层次的感受其中的道理。
本节课另一个特点是许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再让学生自己思考,加以引导,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在放手时间的同时又对时间的把握松紧有度,教师起到了很好的辅导作用。从教学上来看,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
小小建议:1我个人认为对这几次表演的描写的分析要有轻重、详略之分。重点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少年的成功离不开两点因素:自身的努力和功底;老者适时地鼓励。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最后一节的理解有所突破,这样就不会造成后面的时间紧,说的内容就比较仓促了。2.另外,在分析3-7自然段时,可否将文中描写“少年“碗”“观众”的重要的词语或语句做成表格,打在幻灯片上,让学生们总结,以便让学生更直观、更到位的理解少年的这种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