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9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趣味数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07: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说小数点阿姨搬家很频繁。时而家在这儿,时而家在那儿.小灵灵想去看看她。
这天,小灵灵来到小数楼,他抬头一看,大吃一惊:“啊呀!小数点阿 姨怎么把家搬到房顶上去啦?这多危险呀!”
    “哈哈”楼顶上传来一阵笑声,说:“你认错人啦,我不是小数点阿姨。” 小灵灵更奇怪了,说:“什么?你不是和小数点阿姨一样的小圆点吗?” “是呀,她的样子和我是一样,但她不是小数点。”这时,小数楼里的小数点阿姨乐呵呵地伸出头来对灵灵说。 “那她是谁呀?”小灵灵好奇地问。 小数点阿姨举起手指指房顶说:“她叫小圆点阿姨。” “那她为什么跑到房顶上去了呢?”灵灵问。
    “是这样的。”小数点阿姨慢条斯里地说,“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 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例如:0.33??、
2.14242??、1.746746??等等,我们把这些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写起来多麻烦呀。我们就把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 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的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例如:
    0.33??就写作0.3?。”
“那 2.14242??怎样写呢?”灵灵迫不及待地问。
“就在循环节42上面点上小圆点,写作2.14?2?。”小数点阿姨说。
“我会了,我会了。”小灵灵高兴地说:“1.746746??就写作1.7?4?6?吧。”




    小数点阿姨笑着说:“哈哈,写得不对,循环节 746 有三位数字,只需
    要在首位和末位上面点小圆点就行了,写作1.7?46?。”
    “这样更方便。”灵灵说。 “这种循环小数在小数除法中经常会出现。例如 1÷3,70.7÷33 等,聪明的人只要在计算过程中看余数就会发现了。比如 3 除 1,商十分位上写 3计算时,发现余数 1 与前面被除数 1 重复出现,或者后面的余数与前面的余 数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就会产生循环小数了。比如下边的竖式当余数“14” 与前面“ 14”重复出现时,就能发现商里的小数部分 “42 ”循环,

得到循环小数2.14?2?。”

2. 14 2

3 3 7 0. 7

6 6

4 7
3 3

1 4 0
1 3 2

8 0
6 6

1 4

    小灵灵听得入迷了,笑着对小数点阿姨说:“阿姨!你真好,你的学问 可多啦!”
    小数点阿姨送小灵灵出门时,对他说:“欢迎你常来作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07:21:00 | 只看该作者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小的点,圆圆的脑袋,人称小圆点。小圆点常常想:有没有谁长得像我一样呢?这个世界上我是孤孤单单的一个吗?
  一天,他遇见一位穿着红袍子的大铅笔博士。小圆点上前虚心地请教:“博土,您见多识广,您从前也碰到过像我这样微不足道的小圆点吗?”大铅笔博士哈哈地笑了起来:“这可太多了,太多了。”说完,真的在他脚下又出现了一个小圆点。大铅笔博士弯着腰乐呵呵地笑着说:“你们是亲生兄弟,都是点呀。把你们两个点连接起来,就是一条线。你们看看,”大铅笔博士说着,就在两点之间画了起来。
  “哈哈……我们手拉手啦!”小圆点高兴地又跳又喊起来。
  “我们手拉手啦!”
  “我们手拉手啦!”
  “我们……”
  说也奇怪,从线上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欢笑声。
  “哗哗哗”一下子,一条线变成无数个小圆点,一个挤着一个。
  “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哪儿来这么多的小圆点呀?”小圆点睁着大眼睛,又惊又喜。
  “是呀,一条线就是由许多点组成的,数也数不清。”大铅笔博士说。
  “唰——”一下,原来许多你挤我,我挤你的小圆点又变成了一条线,直来直去,好玩极了。小圆点再也看不见啦,只听见他们在唱着:
  “点点点,连成线,
  线儿长,点儿多,
  点点线线处处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4月20日是邮政纪念日。1871年的这一天,日本发行了第一枚邮票。本文讲述的就是围绕一枚稀世旧邮票而引发的事件。
  日本邮票收藏家竹田秀夫,在纽约的邮票拍卖市场上以15万美元的高价击败了美国集邮商,买下了一枚“邮局邮票”。
  这枚邮票是在1847年印度洋上的一个英属殖民地毛里求斯岛发行的,而且是在距今一百四十几年前一个巴掌大的小岛上发行的。当时岛上连一个像样的印刷所也没有,还是由一个钟表匠采用凹版印刷制作的,而且不知是疏忽还是什么缘故,竟把“POST.PAID”(邮资已付)的字样印成“BOST.OFFICE”(邮局)。经考证,这种邮票目前世界上仅存26枚,称得上是珍品中的珍品了。
  拍卖结束后,秀夫避开舆论界的纠缠,悄悄离开拍卖市场,急于回到下榻的饭店好慢慢欣赏一番这用15万美元巨款买到手的逸品。
  可是,当他走到地下停车场,刚想拉开车门的时候,突然头部被人从背后用钝器击了一下,当即就失去了知觉。
  当他醒来后,见自己的手脚被紧紧地捆绑着,关在一间不知是什么地方的汽车库里,身边围着三个戴着墨镜、凶神恶煞似的人。秀夫马上观察了一下周围,断定他们是一伙专门抢劫世界上名贵邮票及货币的强盗。不久前,在伦敦、巴黎等地屡屡发生名收藏家遭劫、贵重珍品被抢的案件。
  秀夫早有提防,已妥善藏好邮票,但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刚一出拍卖市场就遭劫。
  “你想保命,就乖乖地把邮票交出来。我们要的是那张旧邮票。”强盗集团的头目用手枪逼着秀夫威胁说。
  “我不知道哪张邮票。”秀夫矢口否认。
  “你别装傻!我们从拍卖市场一直盯着你到这儿!”
  “既然那样,就随你们搜好了。”
  两个喽罗搜遍了秀夫的衣服口袋,但口袋里只有旅行支票、300美元现钞和手帕、汽车钥匙以及使用过的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绘有富士山图案,是从日本寄来的。
  “就是明信片上贴着的这张邮票吧?”
  “不是,这是日本极普通的纪念邮票,别看尺寸挺大,连一美元也不值。”
  “可是,没见有其他邮票呀。头儿!会不会是这个家伙把邮票藏在拍卖行的寄存柜里了?”
  “不会的。他只去了一次厕所,马上就来停车场了。他是不会把花了15万美元高价买到的邮票轻易地放在什么地方的。来!把他的衣服扒光搜,就一张小小的纸片,可能会藏在衣服里或鞋里。”
  歹徒们扒光秀夫的衣服,用剃刀把西服和内衣一点点剥开,把鞋割成碎片,从头到脚仔细搜了个遍,当然头发里也没放过。但最终还是没找到那枚价值15万美元的邮票。
  秀夫到底把邮票藏到哪儿了呢?当然邮票他一直带着的。
  答案是怎样的呢?
  原来秀夫将邮票贴到有富士山图案的那张明信片上,再在上面贴上普通的纪念邮票。
  歹徒们没有注意到会贴在那张使用过的不值钱的纪念邮票的里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画圆是圆规大叔的拿手好戏,这让小圆点羡慕极了,大铅笔博士也甘拜下风。小剪子有点不服气,指着圆规大叔说:“你光知道画圆,可是圆有些特性你知道吗?”
  小圆点吃惊地问:“圆就是圆,还有什么特性?”
  “当然啦!”小剪子让大铅笔博士量了量圆规大叔画的直径,然后,对着圆“咔嚓”一刀,把圆周剪断了,拉成一条直线,并且非常神秘地说:“用刚才的直径来量一量这个周长,可以得到一个奇妙的数。”
  “我来!”
  小圆点踞起脚尖,凑上去比试了一下说:“好家伙,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这有什么稀奇?”小圆点接着问。
  小剪子说开了:“单个地来讲,这并没什么稀奇,有趣的是,每一个圆,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小剪子又让圆规大叔画了几个圆,大铅笔博士和小剪子一量,果真如此。
  “这个3倍多一点,是多多少呢?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计算这个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π,具体是3.1415926……我们在计算时,一般取两位小数,也就是3.14就行了。”
  “什么什么?什么怕?怕什么?”
  “不,不,π读成pài,表示圆周率。”小剪子笑哈哈地解释。
  小圆点重复地讲了一遍:“π,3.141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小猴、小熊、小狗相约来到街上玩。他们来到超市前一看,一个哈蜜瓜正好30元,于是一人拿10元钱,买了一个瓜。他们刚走出大门,一位营业员跑出来说:“今天我们优惠,只要25元,这是找给你们的5元。”小狗说:“我们分了这5元钱吧!”小熊说:“好!”可小猴说:“这样我们分不完呀!那就一人1元,余下的两块钱再买一包瓜子.”小狗、小熊都说好。
  在回来的路上,小熊说:“我们一人花了9元钱,3人就是3乘9等于27元,又买了一包瓜子,一共花了29元,还有一元钱到哪里去了呢?”小猴和小狗说:“是呀!怎么少了一元钱呢?奇怪?”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一元钱哪去了吗?
  原来,27元里面就含有买瓜子的2元,再加上每人分的一元钱,合起来刚好是30元,一点也没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1-12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23: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