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论者提出“本色语文” 、“自然语文”, 我非常赞成这个提法,这个“自然”、“本色”就是语文之“本”,语文首先应该务本、求实。这个提法是有针对性的,目前在课改进程中出现了一些现象,有的地方语文课上得不太像语文课,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比较多,就是打外围战,唱歌、跳舞、多媒体、音乐、图画、综合实践活动,走到社会上去,生活中去,还有的在教学中链接了很多跟语文关系不大的各种资源,主观上是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就采用了很多手段,有些手段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直接或间接起了作用,而有些手段现在看来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或离开语文课程目标本身越来越远的。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一个词,叫“做课”。要搞公开课、观摩课,要组织教学大奖赛,我们就经常讲“做课”。仔细一琢磨,“做课”这个词我总觉得有点问题, “做”很大程度上是人工的,就像雕琢,“做”很有可能隐含着预演,“做”会变成让学生配合教师。有的公开课上完了,主讲老师会说:“谢谢同学们对我的配合。”这意味着任务完成得很圆满,一切都在预设之中。这就使我想起,美国政府派了一个专家代表团到中国来考察访问,听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扎实,于是到课堂上来听课,主讲的是特级教师,讲得神采飞扬,课堂设计结构严丝密缝,无懈可击,学生是对答如流,发言踊跃,老师的板书是一丝不苟,没有一个废字,那位特级教师自认为圆满完成了任务。后来请问美国代表团的反应,有一位就讲:“这节课,学生看来好像原来已都懂了,既然学生已经全都懂了,老师上这堂课干什么?”我想这是一堂非常典型的“做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