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68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爬山虎的脚》听课反思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2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课评课记录  听课记录

爬山虎的脚
班级:四(3)班    科目:语文   教师:

一、谜语导入:

二、解题质疑:

       学生读题,质疑:爬山虎长什么样?长在哪儿?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巴金简介

       2、识记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归纳:写了爬上虎的“叶”和“脚”

五、学生默读,思考

       1、把写叶的句子画上横线,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叶”的?

       2、把写脚的句子画上浪线,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脚”的?

六、小结:

       写一写你熟悉的植物。

  板书:略

《爬山虎的脚》之我见

我刚到镇小时,对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太熟悉。谌老师和陈老师及主管教学的张校长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当年虽然没有分别听她们上课,但是她们常常主动找我讨论一些问题,其实是以探讨的名义点拨我。虽然现在我现在很厌倦教书,但是她们曾经给我的真诚的帮助我还是记得的。在我心里,她们就是我的引路人。

今天我们听了谌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一课。谌老师的课简单实用,没有花架子,就如她简单的人生追求。所谓“大道行简”,这种简简单单直奔目标的教法,需要经过多少年的教学实践才能沉淀出来啊!什么是课堂效率?课堂效率就是课堂上学生脑的活动效率。这种简单快节奏的课堂,学生的大脑恐怕是不能清闲下来的。

欣赏谌老师的课,也赞赏谌老师简单的人生追求!



一点设想:

第四环节思考1  课文写了哪些方面的额内容?学生基本能说出写了爬上虎的“叶”和“脚”这两方面的内容。这时老师马上追问,既然课文写了“叶”和“脚”两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课文的题目用“爬山虎的脚”而不是“爬山虎”呢?学生可以浏览课文后尝试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对材料的安排和文章的结构的匠心。那么写“叶”的部分能不能去掉呢?不能,因为脚是长在叶柄上的,得由叶引出脚,这样可以使文章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题外话:

我们应该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语文术语,比如:烘托、铺垫、设悬……等。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常规题的答题套路。比如:联系生活实际的题按什么套路答;分析比较词语的题学生怎么答;赏析句子的题学生怎么答……当然,现在语文考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简单的语文实践。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可能用不上这些术语,但是我们平时在讲课时如果给学生灌输过这些术语,列举简单的例子或者联系课文让学生明白这些术语的意思,我觉得这对学生的写作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引领,是有利于学生写作文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25:38 | 只看该作者
学科  :语文
课题  :爬山虎的脚
年级  :三年级上
执教者 :刘今朝
级别:组
评课记录:

1.通过预习,学生能对爬山虎的脚基本了解,但是说不清楚、说不完整,结合课本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2.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基本的概括能力。

3.运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抓住段中的动词进行学习,也是一种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动手画、填动词、配动作、说特点作为有效的铺垫,进而进行同伴间相互介绍,让学生在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语言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也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难点。

5.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爬山虎叶子的美,从而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语句。

6.以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为指导,从课内走向课外,充分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课文通过记叙阿基米德带领大家智烧敌舰的故事,表现他的大智大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刘以“智”为切入口,通过读、悟,体验来组织课堂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25:53 | 只看该作者
    《爬山虎的脚》评课稿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林老师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林老师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林老师的教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到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林老师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林老师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地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林老师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27:09 | 只看该作者
《爬山虎的脚》——东湖小学校长评课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1、巧妙的开场白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再现爬山虎的图片,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奠下仔细观察的基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 欲望。
       2、学习生字,凸显重点。这篇课文的生字有“茎”、“柄”两个后鼻音的生字。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帮助学生正音。抓住课文的长句,学习多音字空,并掌握多音字是根据意思确定读音的。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一段时,采用了互文参照的方式。
      3、体悟语言表现的精妙。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作者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的描写,这些动词的运用非常精妙:“触”的敏锐感,“巴”的力量感,“拉”的行走感,“贴”的紧密感,虽然都是很普通的字眼,但却让人有香菱品诗般的感受:“要说再找四个字换这四个,竟再找不出四个字来。”这些词语惟有学生加以体验、咀嚼方能悟到其精妙之处。
      4、模拟演示,巧用肢体语言能辅助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师先示范演示,把自己的一条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接着指名三位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 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曲折,手指伸直向上拉, 胳膊伸直, 全部身体就贴近黑板, 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 经演示讲解, 学生逐渐明确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学生通过自己表演,板贴爬山虎的脚图片,真实地感受到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动作的连续性,而且深刻地体验到这几个动作的内在力量,同时还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体会到作者用词精确性。
      5、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学生观看课件,两次朗读爬山虎向上爬的片段,让学生很直观地加深了印象。
      6、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观察文章的学习方法,而且要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观察作文的写作方法等。也就是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达到了解和掌握一类文章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27:20 | 只看该作者
《爬山虎的脚》的评课

《爬山虎的脚》一文,是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本文语言朴实,描写爬山虎的脚生动具体。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描述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小卫老师的这堂课讲究教学方法,着眼发展创新。

课堂教学形式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对理论和实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卫老师的这堂课,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方法生动活泼。这篇课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字浅显,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困难不大,卫老师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具体的。教学时,卫老师注意围绕“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集中研究、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抓特点写的,从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地方,从中学习怎样写好片断,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卫老师在课堂上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留出了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降低理解课文第三、四小节内容的难度,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卫老师设计制作了课件来辅助教学。从感性的角度出发,卫老师选择了“情境教学法”,通过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书是语文课最重要的活动,通过“读—想—议—再读”的方法学会读书,学会合作。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

1、画一画,形象又具体

当学生抓住“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生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及“颜色是嫩红色的”,从“位置、形状、颜色”三方面总结出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来理解了爬山虎脚的样子,卫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拿出准备好了的只有叶子没有脚的爬山虎的图,让他们根据读文后的理解用画笔给爬山虎添上脚。然后选一些画面展示,全班评议。就这样画画议议,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位置、颜色就非常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2、演一演,感受更真切

学习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部分,卫老师没有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而是让学生们先找出有关的动词,重点突出这些动词,再让他们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一条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另一只手的手掌当墙面,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最后指名让学生到讲台前来演示。学生通过自己表演,真实地感受到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动作的连续性,而且深刻地体验到这几个动作的内在力量,同时还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体会到作者用词精确性。

“画一画”、“演一演”这一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心细致观察事物的特点,能实施个体自主学习与群体合作探索,较好地体现课改对语文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学习的真正主人。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卫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课文脉络。接着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最后找出文中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27:36 | 只看该作者
《爬山虎的脚》自评稿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授课时间为两课时,我今天执教的是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是: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学习第二自然段。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从总的教学程序来看,我自身感到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学习了作者的观察方法。从课堂的活动来看,学生们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去思考,认真去读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学”。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我始终紧紧抓住学生的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课前导入这个环节上,我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爬山虎的资料进行交流,意图是让学生自己养成搜集、整理、积累的习惯。虽然本地区的学生搜集资料的范围有限,但我还是训练他们学会自己主动的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识字理解词语中,学习生字本来是很单调枯燥的,在次我为了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出示词语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难记字的特点,让他们感受自己的发现和成功的乐趣,并利用以前各自学习生字的方法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在突破“理清课文的条理”这一难点中,通过学生默读和小组交流来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意图是培养学生边读文本边思考并集中注意理解文本内容的习惯。

我原来预设在学习爬山虎叶子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在读句子的过程中去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记写作顺序。但在写作顺序这点上由于老师没引导好,使之没有落到实处,准备下一节课继续训练。还有课堂评价学生太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的语言,有些地方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

总之,从课堂中的反应,值得我高兴的是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都以规范。口头表达能力也逐渐上升,他们的课前搜集资料及预习的习惯基本养成,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自主获取知识的欲望。但在教学中还从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4: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